风雨无阻!南京医务工作者绿茵场角逐 “医疗苏超”,热血与温情并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6 23:02:00
2025 年8月 25 日晚,南京遭遇强降雨天气,阵阵雷鸣划破夜空,豆大的雨点倾泻而下。然而,南京警察学院的足球场上却暖意涌动,喝彩声、呐喊声不时穿透雨幕,一群足球运动者奔跑的身影格外耀眼。这场邀请南京多家医院足球队参加的“医超”联赛,采取10队单循环的模式,9轮联赛过后,决出冠军、亚军、季军。说是10支参赛队,其实涵盖了10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因为有多家医院采取了联合组队方式。各支足球队由医院不同科室人员组建,有工作三十年的主任医师,甚至还有刚毕业的年轻女将。对足球的热爱,促成了这项“比赛第一,友谊也第一”的“医疗苏超”。
尽管瓢泼大雨让场地湿滑难行,却丝毫未浇灭医务工作者们的踢球热情。在比赛中,各支医院队伍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球员们奔跑、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赛场边,撑着雨伞的观众们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雨水混着欢呼声,成了这场赛事最特别的背景音。比赛结束后,尽管胜负已分,“输赢不重要,能和同行们一起在雨中踢场球,比什么都痛快!” 一位刚走下场的医生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着说道。
从诊室到球场,他们各有担当
今年55岁的徐康荣,是南京市江宁医院心电诊断科主任医师,也是球队的首发队员,在大雨中踢满全场。踢球30年的他直言:足球不仅是爱好,更是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 “充电站”,“我们卫生系统的艺术人员,平时总在电脑、手机上分析病例,出来运动既能多跟外界接触,又能提高自身体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为球队里的 “老大哥”,还主动承担起 “传帮带” 的责任。“我喜欢在场上喊一喊、提醒队友,年轻人有冲劲但经验少,多跟他们沟通配合。”
同样来自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鹏始终秉持 “赢球” 与 “人人参与” 并重的理念,他坦言,平衡比赛成绩和队友情绪是我的责任。“今天大家冒雨前来,只要玩得开心,重在参与,这就是这场球赛的意义。”参赛队员的自身健康也很重要:“前两天我刚做了一个大手术,下了手术台,人感觉被掏空了,如果手术当天要有比赛,我肯定就不参加了。”
双院联军队徽,球场见证友谊与协作
南京市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王仕琛,他胸口的球衣上印着两个队徽。表示,对足球的热爱从未消减。他坦言,对医务工作者而言,足球是缓解压力的绝佳方式,“有的人下班会约着打牌喝酒,我们这群爱运动的,就选择一起踢球。”
他还指着胸口的特别的两个队徽说,“我们这次是二院和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组队,双方人手不够,作为联谊单位,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他解释到,设计了两个专属的队徽,将两个院徽的元素融入其中,既是对各自单位的致敬,也象征着双方的紧密联结。
在以男队员为主的赛场上,南京市中医院病案室编码员童苏丹的身影格外亮眼。“我在徐州医科大学上学时喜欢上了足球,现在在医院有足球活动,有时间我都会参加。” 谈及与足球的缘分,童苏丹笑着说道,不同于多数女性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她偏爱充满激情与挑战的足球,且常常与男同事一同训练、比赛。尽管在足球场上,女性的身体素质可能与男性存在差异,但童苏丹从未因此退缩。在上一轮医超赛事中,她所在的球队遗憾失利。“对手身体素质确实比我们好一些,输了也正常,但能参与其中,我已经很荣幸了。”
把 “安全” 刻进赛场,用 “专业” 守护健康
在这场医疗系统的足球赛事中,“安全”与“友谊”始终是这支球队的核心准则。“大家都是学医的,见过太多伤病,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比赛时不会拼得太猛,毕竟第二天还要上班,受伤了不仅影响自己,还会耽误患者。” 南京市中医院宣传处副处长张明坦言,作为一个平均年龄约40岁的球队,尽管赛场上也会为了医院荣誉全力以赴,但 “不受伤” 永远是底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每一次传球、每一次防守里的行动准则。
南京市中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贾晓峰也表示,球队始终将 “安全” 与 “友谊” 放在首位。多年来,他踢球仅受过轻微擦伤,无大碍。这份“平安”背后,是医护人员特有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平时见多了运动损伤患者,知道风险在哪里,所以会格外警惕,还会提醒场上队友注意防护。”
据了解,南京市中医院作为南京队及多项体育赛事的重点医疗保障单位,在运动损伤诊疗、应急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还为“苏超”联赛赛事的赛场设立医疗屋医疗点,将专业医疗服务直接送到赛场一线。
来自江苏省中医院功能检查科的主治医师冯飞表示,常年踢球,难免会有擦伤、扭伤等小意外,但对省中医院的球员们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中医优势成了他们的 “健康保障”。“我们医院在中医推拿、针灸以及康复医疗方面实力雄厚,队里同事分布在各个科室,有了跌打损伤,内部就能解决。” 冯飞主任笑着分享,正是这份独特的 “中医护航”,让大家在享受足球乐趣的同时,少了后顾之忧,也让他们对中医的优势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从“解压场”到“公益站”,传递的是医者温度
今年,随着苏超联赛的火爆升温,曾经中断的“医超”又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主办方在与各支医院队伍沟通后,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于是,从7月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全新的 “医疗苏超” 在上周正式开赛。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医疗苏超”不仅丰富了医务工作者的业余生活,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完赛后,在扣除赛事运营的必要成本后,剩余费用将全部用于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公益事业。赛事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足球带来的快乐传递得更远,为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送去温暖和关怀。”
据记者了解到,赛事现场还贴心设置了驻唱路演、趣味小游戏等环节:颠球比赛考验球技,立定跳远展现体能,射门比赛吸引观众互动,幸运大转盘、套圈游戏充满惊喜,免费饮品更是让观赛的家属、同事倍感温暖。许多家属带着孩子在游戏区欢笑玩耍,同事们则一边看球一边交流工作与生活,赛场内外满是热闹与温馨。
这场“动起来、乐起来”的“医疗苏超”得到了现场参赛者和家属们的一致好评。“他们只要能一起踢踢球、聊聊天,缓解一下工作压力,就很好,我们家属也特别开心。” 一位参赛医生家属笑着说,响应国家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用运动管理体重、释放压力,同时还能增进同事间的感情,这样的比赛比任何奖励都更有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 黄娴 吕彦霖 摄像 李铭哲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