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㉔|新四军联抗烈士之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4 18:50:00

新四军联抗部队是新四军领导下的一支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外围军,创建于1940年10月10日,1944年10月10日撤销建制,上升为新四军主力部队。

1939-1940年,陈毅、粟裕率新四军第一支队从江南渡江进入苏北,黄桥战斗歼灭消灭了韩德勤、李守维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以及一部分保安旅,共歼敌11000多人。新四军在军事上、政治上基本控制了苏北,为建立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在沿长江北岸和里下河一带,仍驻有一部分国民党非嫡系部队。一些中间势力心存顾虑,希望有缓冲地带,联抗部队由此诞生。

1940-1944年,联抗部队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军作战20余次,较大战斗包括曹庄战斗、夜袭王家舍等。4年间,联抗部队歼灭日伪军千余人、国民党顽军500余人。

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联抗烈士墓内的这些烈士遗骸主要是1943年7月曹庄战斗中牺牲的100多名烈士,后又迁葬1941年12月攻打野三旅牺牲的龚茂荣等烈士、1944年10月初围歼税警团在章郭战斗中牺牲的部分烈士,后因为是在解放区内,当时形势允许,遵照落叶归根的民间风俗,大部分烈士的遗骸被家属领回,散葬于海安及周边市县的家乡。关于曹庄战斗,1943年7月2日,日伪军进攻联抗驻地,我四大队一连进行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司令部闻讯后,令二连连长胡英、指导员徐其华集合队伍,在副参谋长吴光明的率领下,自江家舍急行军至曹庄,从侧翼袭击敌人,支援一连,痛击日寇。二连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英勇顽强地战斗,此战二连抗击了一千五百多名日伪,消灭三四百人。战后,紫石县政府决定将胡英徐其华的牺牲地(墩头曹庄)改名为英华乡,以纪念血战曹庄的革命先烈。

联抗部队有数百官兵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生命,新四军联抗部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联抗纪念馆提供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