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㊼|宜溧县政府财经局1945年发行的“伍角”金融流通券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2 19:54:00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收藏着一张宜溧县政府财政经济局发行的金融流通券(纪念馆编号00045)。流通券为纸质单面印刷,券面有简单线条图案,四角有“50”字样,券面上部有横排“宜溧县政府财政经济局/金融流通券”文字;券面中部右面有竖排小字“本券只/限在本/县流通”,中间大字为“伍角”,左面竖排小字“积拾角/兑换抗/币壹元”;券面下方有“中华民国卅四年印”文字。券面中有两方红色印章及流通券流水编号。该文物展示了特殊年代的特殊事件。

从《金融货币》史料可以看出,宜溧县政府财政经济局发行金融流通券的时间为1945年8月,停止使用的时间为1945年10月新四军奉命北撤,实际使用时间只有三个月,甚至更短。金融流通券流通时间虽短,却起到了抵御国民党对解放区实施的经济封锁和稳定物价作用。

在宜溧县金融流通券发行的同时,宜溧县财政局还发行了宜溧流通壹分、贰分、伍分铜元。宜溧流通铜元是以清末民国时期的铜元打戳改制,一面为“宜溧流通”文字,另一面为“壹分”“贰分”“伍分”币值。原溧阳钱币收藏圈内,偶见宜溧流通伍分铜元,人们都以为仅发行过伍分币。十多年前,在茶亭境内出土了一坛,内有约百余枚宜溧流通壹分、贰分币,才将“宜溧流通”整套铜元,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只限县内流通的地方区域性金融流通券和金属辅币,都是抗日根据地不可或缺的珍贵货币。宜溧流通铜元,是在宜兴与溧阳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子里完成打戳改制的。村中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为不被敌人发现,白天下地劳动,夜间点烛打制,每当远处有狗吠叫,就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吹烛观察,如不是敌特分子,再继续打戳改制。

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如火如荼,整整进行了8年。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倾举国之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殊死抵抗,顽强战斗,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战乱使我们的国家,百孔千疮,经济衰退,物质匮乏,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担当起了拯救地方经济,恢复民生的重任。

在宜兴地方志《抗日民主政府区划》中,有宜溧县的建置由来的记载。抗战时期,由陈毅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到达溧阳苏南,开辟了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3月至1945年2月,先后成立了金、丹、武、宜、溧五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溧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2月,将溧南县与宜兴南部地区合并,成立了宜溧县抗日民主政府,所辖地区有同官区、茶亭区、杨巷区,由张之宜任县长,办公地点设在宜兴太华襄阳的汤松林家。中共宜溧县委同时成立,由刘烈人任书记、胡宏任副书记。宜溧县委、县政府成立后迅速打开局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抗战后期,溧阳的经济已被战乱摧残得满目疮痍,物品匮乏,物价波动,民不聊生,民生危机亟待解决,民间交易亟待复苏。在《金融货币》史料中可以看到这样记载:1945年8月溧阳解放(注:实为抗战胜利),抗日民主政府为维护军民利益,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掠夺,稳定市场物价,打击不法商人,发行多种地方抗币。与此同时,还发行了宜溧县财政局金融流通券和溧阳流通券,票面有壹角、伍角两种纸市,限在县内流通。

同年10月,新四军奉命北撤,抗日民主政府为维护人民利益和“抗币”信用,用黄金购买物资收回抗币。当时约收回抗币160万元。新中国成立后,溧阳县人民银行按规定比价用人民币收兑抗币,共收兑散在民间的抗币30663.15元,兑付人民币1226526元(折新人民币)。

宜溧县政府财政经济局金融流通券,虽然设计简单,印刷也不甚精美,但却给后人保留下了一段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与国民党斗争的历史。

撰稿人:刘建华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提供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