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㊻|淮北币——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卫士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2 11:57:00
为应对敌顽经济掠夺,1940年11月,淮北抗日根据地决定筹建淮北地方银号,发行自己的货币——淮北币,捍卫边区经济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
1942年春,淮北行署财政处负责筹建印钞厂。一开始印钞厂只有十余人,一台石印机,全靠人工操作,条件十分简陋。同年4月,迁至泗东县河稍店,用石印机印刷淮北币,纸张、油料等材料,大多靠上海地下党帮助运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印刷厂的印刷条件得到了改善,规模也迅速扩大,至1944年12月印刷厂分为八个股:制版股、印刷一股、印刷二股、切纸股、编号股、保管股、发行股和总务股。至1945年,职工发展到130多人。
淮北地方银号于1942年6月初正式建立,以根据地财政收入为准备,包括抗日民主政府的税收、实物、金银等,总股本为法币55万元,公私股金各占一半,每股10元。公股由淮北行政公署财政金库拨款,私股采取募集办法吸收民间资金。银号设立董事会,董事长为刘瑞龙,副董事长为雷明,下设会计科、营业课等业务部门,所属各县相继成立分号或兑换所。淮北地方银号的主要业务包括:办理边币发行和兑换;办理农业、商业、工业和其他贷款;办理汇兑业务。
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淮北币的面额有伍角、壹元、贰元、伍元和拾元五种,后因经济建设需要又增加了二十元和五十元本票。淮北币发行后,以淮北币为本位币,收兑法币,逐步停止法币在边区流通,日伪的伪币、军用票等则一律禁止流通。收兑的法币及时派人前往国统区回购物资,避免因法币贬值造成经济损失。
1942年10月,淮北地方银号发放贷款11.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占50%,商业贷款占20%,工业贷款占20%,其他贷款占10%。淮北币的大量发行,有力的支持了淮北地区的革命事业,促进根据地的生产和商品流通,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割据,受到根据地群众的热情拥护和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中各根据地解除了敌人的包围和分割,整个苏皖边区连成一片,华中财委会决定成立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建立以华中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各地方币与华中币等值流通,并限期兑换。淮北印钞厂奉命并入华中印钞厂,淮北币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慢慢的淡出历史舞台。
撰稿人:王斌
以上资料由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