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德国教授Joris Peters,解锁史前盐城的“神奇动物”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3 13:48:00
10月11日,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联合主办的一场博物馆公开课与大家见面,本次公开课特邀南京大学NIFI国际高级访问学者,慕尼黑大学(LMU)古解剖学、驯化研究与兽医史研究所讲席教授、所长,慕尼黑巴伐利亚州自然历史收藏馆前总馆长,古解剖学收藏馆馆长Joris Peters教授,主讲《骨头的史诗:动物遗存讲述的人类故事》。
“每一块看似不起眼的动物骨骼,都承载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Joris Peters教授开场即以生动的比喻,将动物遗存比作“历史的见证者”。他指出,盐城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地,其独特的滨海湿地环境在历史上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为研究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提供了珍贵样本。
在讲座中,Joris Peters教授通过丰富的考古案例,展现了动物考古学如何揭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他特别提到,在新石器时代,盐城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多种野生资源,而猪和狗则很可能是最早伴随人类在此定居的动物伙伴。更引人关注的是,通过对动物骨骼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可以追溯绵羊、家鸡等外来物种的传播路径,从而勾勒出古代文化交流的脉络。
“现代考古学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学研究。”Joris Peters教授强调,“如今我们通过古DNA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等科技手段,能够更精确地重建古代动物的生存状态,进而揭示它们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他以家鸡的全球传播研究为例,展示了多学科交叉如何为考古学带来突破性进展。
讲座现场,观众们全神贯注,不时低头记录。在交流环节,多位考古专业学生和文博爱好者就动物考古学方法、盐城地区考古发现的价值等问题与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此次公开课是盐城市博物馆引进国际学术资源、推动地方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举措。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入挖掘盐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公众。孔小芳
图片来源:盐城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