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水韵江苏・艺术教育送兴化” 活动点亮乡村师生艺术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9 16:37:00

金秋十月,稻香四溢。全球四大花海之一的泰州兴化千垛镇迎来了一场艺术文化盛宴——10月23日、24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水韵江苏·艺术教育送兴化”活动在此举办。这场以“以美润乡”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艺术讲座、剪纸和画戏曲脸谱、专场演出等形式,将专业艺术资源与乡村美育深度融合,为6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撕纸不是简单的破坏,而是用双手与纸张对话。”在千垛镇李健小学、李健初级中学的教室里,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翟天麟手持红纸,向孩子们展示着“翟家大院撕纸”的绝技。作为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传承人,她将薄如蝉翼的纸张化作灵动的艺术载体,引导小学生们撕出憨态可掬的生肖兔,初中生则挑战坦克、战斗机等国家重器造型。当褶皱处理、轮廓勾勒的难题出现时,她俯身示范,指尖翻飞间,一张张红纸幻化为栩栩如生的作品。课堂里欢笑声与惊叹声交织,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到非遗的温度。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副院长商勇的古画鉴赏课则带领师生们穿越时空。从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到《富春山居图》,他以中国五大博物馆为脉络,解读画家笔墨中的风骨与哲学。“无论是宫廷画家还是民间画师,作品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商勇的讲述让孩子们瞪大眼睛——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在欣赏中理解古画的形神兼备与东方美学的深邃,更在画家笔墨中感受中国文人的风骨与哲学。

“云手要像流水,亮相需如松立!”江苏省戏剧学校副校长董红的戏曲课堂俨然一场“大型真人秀”。这位锡剧姚派花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从“同光十三绝”的戏曲渊源讲起,随即邀请13名孩子上台模仿生、旦、净、末、丑等人物的不同姿势和身段。孩子们模仿着云手、亮相等经典动作,笑作一团,在游戏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戏曲的内涵与魅力。

京剧演员陈嘉的脸谱绘制课同样精彩纷呈。当铿锵有力的京剧唱腔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被吸引。陈嘉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理解不同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他边讲解边示范绘制技巧,孩子们手持画笔,在孙悟空的脸谱上勾勒线条。当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诞生时,国粹艺术的魅力已悄然扎根。

10月24日下午,千垛中心校报告厅内,一场跨越南北、融汇古今的专场演出将活动推向高潮。从京剧《天女散花》中三米长绸的飘逸,到萨克斯四重奏《一步之遥》的激情;从蒙古族独舞《萨吾尔登·礼赞》的豪迈,到流行歌曲《如愿》的温情,孩子们的艺术视野被一次次拓宽。尤其京剧《时迁盗甲》中武丑的“倒挂金钩”等高难度动作,引得全场惊叹连连。

值得一提的是,参演人员多为省级乃至国家级奖项获得者,如“小梅花奖”银花得主谢舒心、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一等奖获得者徐静等。他们以精湛技艺,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此次活动不仅是美育资源的单向输送,更注重“种文化”的长期效应。兴化市中小学艺术教师全程参与,并与艺术家深入交流,计划将先进教学方法带回课堂。江苏省文旅厅近年来持续开展“艺术教育送基层”活动,推动乡村美育从“输血”走向“造血”,助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商勇教授的话道出了艺术教育者的心声。泰州市人大代表、兴化市教育局体艺科科长王馨表示,此次活动不再是单向的文化输送,而是一次深度的“美育融合”。文化赋能是乡村振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美育,正在成为凝聚乡土情感、重塑乡村风貌、驱动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当传统与现代在课堂碰撞,当专业与乡土在舞台交融,这场金秋的艺术之约,不仅润泽了千垛镇的师生,更在江苏大地上书写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金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