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我的父亲王荣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3-10-23 16:28:56
我的父亲王荣江(1905一1973)出生在大别山区霍邱县的一个穷苦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大一点就挑水做杂活当长工。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只能在放牛时偷偷躲在私塾窗外听课。1930年8月2日,他和村里几十名青壮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荣江一生不爱照相,这是难得的一张单人照。后来用在追悼会上。
我父亲从没上过学,从提拔他当班长时就推辞“我不认字不能当”,直至当排长、连长、营长还有副团时,都是这句话——“我不识字”。但震惊我的是他竟留下了两本手写笔记。尽管语句不通,错别字很多,且繁写体字难写,方言难懂,但他以极简朴文字记录着他的经历和对革命的忠诚。
如国共合作时,他当了战斗英雄,国民党代表团看望他,给了钞票,说你们八路军是穷。父亲讲:人民也穷的,我们不穷吗?对方讲:你是战斗英雄。他答:为国家出力。就是有些坏东西、反动派。
他将钞票交给政委,给大家当菜金。“又来了个女的,说你出院我会想你的,国共合作,到这边可以娶太太的。我知道不好了,这个东西是坏人,就报告政委了,政委讲共产觉员要有立场。我说:政委你放心,我给你个保证的,我不会判(叛)变革命的”。
从左至右为:幼时一直带着王柏兰的老阿姨、幼时的王柏兰、王柏兰母亲抱着妹妹、王荣江、王柏兰哥哥,还有警卫员。这张照片摄于1951年前后的中山陵。
父亲一生参加过不少有名的战役,如腊子口、小西天、镇阳关,还有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也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新四军三师也参加过一些战斗。如打洪泽湖、打阜宁县、扬集,打八大家、打上岗镇、二次打车桥……我仔细看了一下,二次打车桥都是打配合,笔记上明写着车桥是一师打的主攻。
他打一仗写一小段文,简单记载,像流水账,小仗的地名我很多没听说过。什么打黄家围子、打盐林镇、冲打湖渡、打蚂蚁庄、打金水桥……都没听说过这些地名。
我们小时候会摸着他半只耳朵问:“是虫子咬的吗?”他答道:“是的,大虫子咬的,日本鬼子就是大害虫。”原来是平型关大战时,拼刺刀拼到刀断了,鬼子咬住他耳朵,情急之下,他用双手紧紧掐住鬼子脖子,和鬼子扭打在一起,直至把鬼子掐死。他以失去半只耳朵的代价取得了胜利。父亲作战时无比勇猛,老爷庙就是他带着全排人首先冲上去的。几上几下,轻伤包扎好再上,直至受重伤抬进医院,一天没吃饭才骂娘说饿死了。
我们也摸过嵌在他膝盖里那颗圆溜的子弹头。当时国民党军医让他截肢,否则难保性命。父亲坚决不同意:“没有腿还打什么仗?”
父亲的伤残证可领伤残费,但他不让我们去领:“一起从村里出来几十人,只活着二三人,想着牺牲的人,还拿什么费!”
他的档案中记着多次负伤住院开刀,事实上,他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好,组织照顾他在中山陵等风景区边工作边疗养,他不习惯,还主动要求带一批人去苏北海边盐碱滩建云台农场。当时耿副场长去北京开会,王震部长关心问及父亲状况,并说了句“你们王场长当年打仗很厉害的”。当年还有个署名胡红兵的记者写了一篇《当年的老红军,今日的好场长》发表在江苏画报上。
口述人:王柏兰
整理者:刘维荣 刘聪
(整理者刘维荣为江苏档案馆研究员)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