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信仰——怀念我敬爱的父亲王谭(上)
来源: 紫牛新闻
2023-11-27 17:10:42
2015年4月的一天,我来到俄罗斯莫斯科瞻仰列宁墓。参观完毕,我站在红场上,面对东方,想到了我的父亲王谭。
去延安!
1913年农历2月27日(4月3日),我父亲王谭(曾用名王润亚、王运鸿),出生在河南临汝县党庄(现汝州市)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他两岁时因爷爷离世,他的母亲王郝氏便带着他,按当地风俗一同被送到临汝县赵庄王家,过继过去,以保香火延续。
父亲在赵庄度过了童年,读了10年私塾,20岁时在中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后在天津读书,又入北京燕京大学读书。于1935年至1937年在河南大学文学院肆业,父亲在读书时接触了马列主义,高中时就参加了学潮运动。“七七事变”后,父亲丢下家里的老婆马氏和9岁女儿、2岁儿子,毅然与两个进步同学杨栋梁(彭云)、郝同义,一起去革命圣地延安。父亲一行3人拿了范文澜和胡乔木的介绍信,于1937年10月16日到达延安。1938年1月28日,父亲在延安抗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5月至10月,父亲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一大队军事大队二支队任政治干事兼文书、干部文化指导员,党内任支部书记。1939年2月,任东北干部训练队长,党内总支委员,第三期学员、第四期政治指导员。
1940年元旦,在延安抗大总校二年多之后,父亲决定去往前线。他从西安出发,前往豫皖的新四军六支队参加一线部队抗击日寇,路上遇见顽军发生争执,差点打了起来。新四军六支队,也就是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四师。父亲曾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张震参谋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这让他深受感动。
1940年1月至1941年5月,父亲在新四军彭雪枫领导的第三总队司令部历任教育参谋、教导队长、豫皖苏边保安司令部参谋、新四军四师十二旅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长兼通讯科长等职。
1940年5月,鉴于华中抗战形势日益艰苦,总部命黄克诚率领二纵南下支援新四军。
1941年6月至1942年3月,父亲到华中二期党校学习,学习结束之后,跟随四师十旅一起与三师的九旅对调。1942年3月,父亲从彭雪枫的四师十旅,转到黄克城领导的新四军三师,调新四军三师师部侦察科任科长,兼侦察大队大队长。
对调后,父亲听从命令,在新四军三师干到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被取消。1943年10月至1944年8日,父亲在三师十旅任侦察科科长。
1944年8月至1945年4月,父亲在华中党校整风学习,留下了干部鉴定书,其中有长达数千字的自我鉴定。阐述了自1937年10月投身革命后长达八年的革命斗争历程。在自我鉴定中,父亲分从①批评与自我批评;②个人与党的问题;③工作作风;④我的学习;⑤掌握政策;⑥工作中的基本缺点等6个方面作出了思考和自我评定。
1945年5月至1946年5月,父亲在三师十旅30团任参谋长。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
他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20多次,总结出做好革命工作的10大法宝。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在党组织的关心、教育、培养下,他从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学生,成为一名经过战争洗礼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挺进东北
抗日战争结束了,但很快解放战争开始了。
1945年9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于10月10日到达山东临沂集结,尔后挺进东北。10月12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接见了三师连以上干部,父亲大受鼓舞,特别是沿途沂蒙山老区人民沿路设宣传棚、茶水站等,大家深受感动。
12月初,父亲部队到达阜新地区休整,结束了从苏北到东北的三千里行程。父亲在东北二纵任五师30团参谋长,后任四野39军117师17团参谋长、副团长,参加了西满根据地的建立,保卫四平转战东满。父亲曾与我说:打四平太惨烈了,仅苏北籍的指战员就牺牲了两千人。但是,国民党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在步兵第117师军史中,记载了和我父亲有关的一个战例:血战王道屯。1948年1月6日14时30分,17团略经准备,即由副团长王谭指挥以一营长韩曙(红军)的第一梯队开始攻击,三连连长田玉义指挥二排首先冲入,打开突破口,但遭敌人迅即反扑,二排战士全部牺牲。三连坚守村外一条土坎,顽强打退敌人,在教导员李纯、副营长王秀法的率领下与敌展开恶战,顽强守住了阵地,一营损失三分之一。二梯队三营长黄金官(红军)接替一营投入战斗,17团二营突入王道屯后,19师亦从西南突入王道屯,在20师配合下,将敌全歼于东前门以北地区,生俘敌585团团长以下800余人。王道屯之战是17团有史以来歼敌最多的一仗,王道屯之战得到二纵六师师部嘉奖令,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等颁布了嘉奖令。
1948年夏天,父亲调入39军军部侦察科任科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多年之后,父亲回到在辽阳的39军军部,他与时任39军领导一起,驱车沿四平、辽沈、平津战役的路线重新走了一趟。
1948年11月,在出发南下之前,父亲在沈阳与母亲尚岩结婚。父母亲当年的相遇还颇有些传奇。1947年,17团政委王仲儒找到担任副团长的我父亲,表明了想与117师宣传队的刘黎明结成夫妻的意愿,让我父亲带他去117师宣传队,找当时任指导员的母亲尚岩帮忙当月老牵个红线。谁承想,我的父亲和母亲在当了月下老人之后,也走到了一起。1948年1月,他们结成了革命夫妻,部队进关前,父母在沈阳拍了结婚照片。王仲儒叔叔也如愿娶到了刘黎明阿姨。此后,两家人的世交关系一直延续着。(未完待续)
口述人:王亚光
整理人:刘维荣 陈海华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