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微史记

无锡张中丞庙门口的跪像背后——安史之乱最为惨烈的一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5 22:17:00

“张中丞庙门口有一个铁人跪像,究竟跪的是谁啊?”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问。记者从该网友发布的照片中看到,在一石阶处,有两只铁脚掌,脚掌朝上,脚趾在后,脚跟在前,而在脚掌前方,还有两截矮小圆铁杆,虽然没有身体,但一望既知,这是一个下跪的姿势。

网友“潮记”上传小红书的照片

张中丞庙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无锡惠山古镇。这个铁人跪像是谁?为何是现在这样的造型?记者随即采访了原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文化总监,无锡祠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石声,听他讲述跪像背后的历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这个下跪的人是贺兰进明。”金石声告诉记者,他跪的是张中丞张巡他们。这个跪像的背后正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一战——睢阳守卫战。

据金石声介绍,张中丞庙祭祀的是唐代御史中丞张巡、睢阳太守许远。安史之乱中,他们死守睢阳,保全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王朝依赖的江南赋税区,同时也使东南人民免遭涂炭。

据史书记载,张巡是邓州南阳(今河南)人,为真源令,而许远(709年—757年)为睢阳太守。唐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次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奇率十三万精锐南下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引兵自宁陵向睢阳进发,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合于一处。

为守住睢阳,张巡遣南霁云至临淮(今江苏盱眙北),向贺兰进明求救。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可谓唇齿相依,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夕。但贺兰进明有才名,无德行,他嫉妒张巡、许远的名望和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助。

贺兰进明又爱重南霁云的勇壮,遂将南霁云强留下来,美食好酒好招待。南霁云慷慨陈词:“来时,睢阳将士已一个多月没有吃喝了,我又怎好独食?”他拔出佩刀,断去一指,鲜血淋漓,以示贺兰,并说:“霁云既不能完成主将布置的任务,就留下一指,以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当时一座皆惊,为南霁云的行为感动落泪,但贺兰进明仍不愿出兵。南霁云随即上马驰去。将出城时,抽箭回射佛塔,箭入塔砖,说:“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南霁云再杀回睢阳城,还从叛军手里抢夺几百头牛入城,将士们执手哭泣。城内,“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

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张巡和许远死守睢阳十余月,大小四百余战,斩叛将三百余人,拒敌十万。初守睢阳时,守兵也有六七千人,战至最后仅剩四百。这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被俘。

张巡“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陷后,尹子奇问张巡:“听说你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为什么这样?”张巡答:“我想气吞逆贼,唯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看他的牙齿,竟只剩三四颗了。张巡大骂:“我为正道而死,你依附逆贼,不过猪狗,怎能长久!”尹子奇认为他说得对,将以礼待之,但左右说:“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还是杀了吧。”

张巡不屈,被绑去,将要斩杀。敌将又来劝降南霁云。南霁云不应。张巡大喊着对南霁云说:“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着说:“我原本就要这么做,您也这么说了,我敢不从吗?”

连张燃在内一同被杀的,共有36人。后来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将这一段历史故事写入《大唐游侠传》,这部书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死守睢阳的另一将领许远被押送洛阳,后来被安庆绪丞相严庄所害。至于贺兰进明,并没有因此事而遭贬撤,但后来他被卷入政治纷争,失败后被贬为秦州司马,从此消失于史书之中,应该是默默地死掉了。虽然他生前并没有被钉在耻辱柱上,但在民间口碑中,他已然是一个反面典型。在后世的笔记小说里,他不光娶了一位狐妻,还爱吃狗屎。

张巡、许远他们死守睢阳,为唐朝守住了江淮这一赋税重地,也正是靠着江淮地区的赋税,唐王朝才能得以恢复、反攻,在睢阳陷落前一个月,长安收复,在睢阳陷落后10天,洛阳收复,此后,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睢阳之战,守城将领张巡、许远战死,被后世奉为“双忠公”,南霁云因“断指乞师”“义死不屈”被后世敬仰和祭祀,并被尊称为“黑神”。

睢阳离江南并不算近,为何无锡会祭祀张巡呢?这个问题前人研究过。明代永乐间进士无锡人王达就说:“或者论公之庙宜于睢阳而不宜于南域,是岂知公之勋哉?公之精英,足以励风教、激颓俗,岂啻南域宜庙?虽天下庙之,可也。”翻译成白话文,王达认为,以张巡的忠烈精神,即便是在天下所有地方立庙祭祀,都是可以的。

王达的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而据东南大学文学硕士过雨辰的考证,张中丞庙的建立,其实还有“隐情”。据其考证,张中丞庙的前身是忠靖王庙。关于忠靖王的身份,只知“忠靖姓张氏,淮阴人,世称张舍人,死而为神。宋熙宁时汴水以东多祀之者”。

到明初,忠靖王的身份才开始指向张巡。在王达所作的《灵泉记》中,就明确将这位张姓神灵确定为张巡。文中还记载了一段建炎初,悟道之士卢至柔托张巡之灵,凿井为邑民驱疫的故事。王达之后,明代锡邑士大夫开始口径一致地将这位张姓神灵的身份认定为张巡。

过雨辰认为,这一变化有明显的目的性。原来,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出台国家祭祀政策,对地方上一系列的毁淫祠(滥建的祠庙)活动进行整顿。名字未详的忠靖王被官方直接划为了淫祀,故此,为避免被毁掉的命运,无锡当地祭祀的忠靖王神灵的身份便被安在了张巡的身上,后来还成功进入了国家祀典。

成化九年(1473年),郑铭在巡按苏松任上,他认为无锡惠山岳庙诸神有淫祠之嫌,无锡张中丞既已进入祀典,不当再与惠山岳庙诸神同列,遂在时任无锡县令李恭的主持下,在张中丞庙原址之东百步远的位置,即清微庵废址上,营建了新的张中丞庙。

金石声 摄

明代无锡人邵宝曾有文记载,说此次修建张中丞庙,“又范铁为贺兰进明跪其下”。也就是说,贺兰进明的跪像在明代就有了。

据金石声介绍,贺兰进明遭世人唾弃,故此,其跪像历史上也是屡建屡毁,其情状类似西湖边的秦桧像。明张永积《锡山景物略》中就说,贺兰进明像“跪道左,游人暨妇女儿童竞取砖石掷之,破额洞胸,断手折足。岁一易,或再易,以为快”。“因为多次重建太麻烦,后来地方官员便将铁人换成了铁脚,长期接受人们的践踏。”金石声说。至于网友所见的铁脚掌与圆铁杆,建造具体时间尚不明晰,据金石声推测,应在2003年前后,为民间人士所为。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