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悦读|200余件(组)文物一书看遍 徐州博物馆出书讲文物故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3 13:11:00

徐州古时为楚国封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汉文化遗存,想要走进汉文化就要去徐州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专业讲解员们的解说。近日,徐州博物馆主编出版了《大汉楚国二百年:徐州汉代文物图志》,将馆藏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尽数收录,翻开这本“纸上博物馆”,里面蕴含了怎样的故事?

部分文物照片首次公开 希望展现最美的历史文物

徐州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以汉文化为鲜明特色,《大汉楚国二百年》精选徐州博物馆馆藏汉代文物200余件(组),包括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西汉金缕玉衣;西汉刘埶侯爵“宛朐侯埶”龟钮金印;造型生动的西汉出廓卷云纹龙形玉珮;两汉时期极罕见的西汉透雕双龙纹玉珮;其它地区未见出土,弥足珍贵的西汉陶绕襟衣女舞俑;还有雕刻精美的画像砖等。

书中共计约500幅图版,文字由徐州博物馆资深专家撰写。图片及文字资料均由徐州博物馆独家授权,部分图片为首次公布,作者团队中,有多次参与楚王墓发掘的考古人,也有数十年潜心研究汉代文物的学者。

“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发现了包括西汉楚王墓群在内的墓葬约3000座,徐州出土的汉代玉器数量多、品类全、玉质好,出土的汉代陶俑,尤其是彩绘陶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精美绝伦的汉代文物是徐州博物馆最鲜明的特色。徐州博物馆想把最美的历史文物展现给观众,所以策划出版了《大汉楚国二百年:徐州汉代文物图志》。”徐州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仇文华表示,近些年来,徐州博物馆以“谱汉风新韵,讲徐州故事”为主题从馆藏文物体系中精心选备一批精美文物打造了“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在这批文物的基础上,又增选了徐州博物馆在美国、沙特、匈牙利等展出的文物,经过系统的整合后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中首次公开的文物图片是最令读者们感到好奇的部分之一,比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错金银铁带扣X光照片,这件文物的图片就首次公开,“狮子山楚王墓内墓道两侧有三间墓室没有被盗墓者光顾,其中西侧的第1室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兵器、玉器、漆器构件等,还有两条镶嵌海贝、缝缀金花蕾的腰带,腰带两端的带头是二兽食马图案的金带扣,制作十分细致精美。为了保持腰带的完整,发掘者将这一区域整取回来。在后期的清理过程中,发现了几块有织物包裹的铁块,其中一块经 X 光拍摄,得到了这张图。”仇文华介绍,这副带扣采用错金银工艺呈现图案,这样精美的错金银铁带扣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专业性与科普性兼备 共同推动文物“活起来”

2006年徐州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办展时曾出版《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集萃》,距今已过去近二十年了,随着馆藏文物的不断增加,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加之公众对文博热情的持续高涨,这部专业性与科普性兼备的图书应运而生。“说专业性是因为徐州汉代考古发掘文物构成了本书的主体,这些藏品出土地明确、科学性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到葬在徐州狮子山的楚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以兵马俑军阵陪葬的汉代诸侯王,也可以从北洞山彩绘陶俑入手研究汉代的人物服装、佩饰等。说科普性是因为此书通过大量精美的文物图片介绍了西汉楚国概貌、宫廷生活,以及汉朝对死亡的认识和相关思想习俗,适合普通观众了解汉代生活,品读汉代文化。”

为了推动文物“活起来”,全国各大博物馆大力开发“博物馆+”,通过更好的展览、更优质的服务、更创新的文创延续公众的文博热,重塑公众与文物的互动方式,可爱有趣的文博周边、活动深受大众喜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文物背后的文化求知若渴,越来越多人希望能够从专业的博物馆中汲取专业的知识,一部汉代文物图录带给读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学习、了解汉文物背后源远流长文化的一把钥匙,“我们以馆藏文物的保护、保管、研究为抓手,推动文物‘活起来’,希望读者朋友能从地域文明的起源、演进、发展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厚,能从徐州汉代文物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提供坚实支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潘政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