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悦读|当非遗进入书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0 13:21:00

你有去书店参加过非遗相关的体验活动或讲座吗?你有注意到越来越多非遗图书、文创商品出现在书店里吗?5月15日,北京开卷的一份书店营销风向调查指出,非遗正在成为实体书店市场的热点和亮点。

在书店不仅“看”非遗

五月是“博物馆月”,当大家关注着博物馆的非遗文创、活动的同时,书店的非遗活动其实也不少。5月16日,苏州百花书局正式回归,焕新归来的百花书局,将600年的昆曲拆解成可触摸的生活符号,在方寸的书香之间,包裹起演出、戏曲文创、妆造等一系列内容,以戏曲为原点,更新经营模式,激活非遗的当代传播力。

在日前启动的2025秦淮读书月上,非遗也十分亮眼,除珍本展出、古籍拍卖、文化沙龙等主题活动外,还推出了非遗体验、旧书换新、诗词征集等活动,区图书馆活动区域向读者提供了古籍装帧、金陵刻经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太仓新华书店则将非遗与书店的研学活动相结合,推出了“巧手制非遗”系列研学活动,以“非遗手作”为核心,在非遗手作中对话传统文化。扬州广陵皮市街的浮生记书店除了图书销售外,还上架了以扬州非遗为主题的笔记本、书签、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融合扬州漆器、扬州剪纸等传统技艺元素,据广陵发布的数据,扬州风情明信片累计出售10万多张,融合扬州诗词文化的“唐诗魔方”已售出千份。

放眼全国,以非遗为亮点的书店、书店主题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如北京荣会非遗书店今年举行了以“阅读+非遗”为双核的非遗图书节,通草花发簪、绒花胸针等文创作品热销。贵阳永乐乡的无产艺术书店将咖啡、非遗体验与图书销售、阅读融合在一起打造综合文化艺术空间,贵州蓝染布制品是这家书店的亮点之一。

实体书店借力非遗转型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非遗不再是老古董,而是一种生活灵感的来源和审美态度的表达方式,当前众多实体书店正在探索多元转型发展,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非遗自然成为了实体书店们探索融合的目标,以图书、作者、艺术家资源为依托,策划古籍修复展览体验活动、节气主题阅读活动、手工艺体验研学活动等都比较常见,也很受读者的欢迎,非遗一方面满足了读者文化获得感的深层需求,同时也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差异化审美体验,特别是依托地方特有非遗文化开发主题活动、艺术装置、文创商品的书店,在地性的非遗文化体验给读者带来了新鲜的审美感受。

根据中研网的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非遗市场规模超45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当前非遗已从“抢救性保护”转向“创新性发展”,非遗正在快速与文化资本和产业经济相融合,非遗的服务形态呈现“公益性保障传承,商业化激活市场”的双轨并行模式,除了博物馆、各非遗研究所、景区外,具有多元文化业态包容可能性的实体书店成为了非遗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非遗冰箱贴、活字印刷、剪纸、传统文化服饰变装打卡等项目收获不少书店及消费者青睐。

北京开卷的数据指出,2022年以来,开卷监测到的非遗相关在销品种有两千余种,其中童书表现格外突出,近年来,非遗正以创新的“主题阅读+体验”模式深度融入现代商业空间,常见形式包括主题书展、非遗讲解及体验活动、研学课程。书店一方面是以主题书展为载体,精选非遗相关书籍并搭配特色文创产品,形成“知识获取+文化消费”的闭环体验;另一方面则通过开设剪纸、绒花制作等非遗手作工坊,让参与者不仅能了解非遗知识,更能亲身参与技艺实践。“可读可玩可购”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为非遗传承开辟市场化路径,也让传统的实体书店寻找到新的商业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石伟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