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从七七走红看“全民宣发”,“真实”与“造梦”边界何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5 16:07:00
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素人出道的方式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最近,河南南阳15岁素人女孩七七在街头被摄影师拍摄视频,因撞脸张柏芝等明星迅速走红网络,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这一现象,无疑是新媒体时代“全民星探模式”的典型案例。“于正联络上七七了!”于正的迅速关注与互动,更是为素人出道话题再添一把火。
传统媒体时代,新人出道往往依赖专业星探挖掘,或是通过参加选秀节目、报考专业院校等途径,且背后需要强大的资本和资源支持。像早期琼瑶剧选角,多是通过层层筛选、内部推荐等方式,新人一旦被选中,便能获得公司全方位的包装和推广。选秀节目盛行时,电视台和经纪公司掌握着话语权,从前期宣传到后期培训,都有着一套成熟但封闭的体系。这种模式下,素人出道的门槛高,机会稀缺,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新媒体时代这种局面被打破。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一部手机、一个账号,就能让普通人的闪光点被无限放大。素人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星探和制作公司,全民皆可成为星探,发现并传播身边的美与才华。七七的走红,便是得益于路人摄影师的镜头和网络的传播,这种全民参与的星探模式,让素人出道的机会变得更加平等和多元。视觉经济总是渴望新面孔,大众也期待发掘突破现有套路的自然美。
于正的举动,凸显了新媒体时代资本和创作者对于新人的新需求。于正曾微博透露为《金吾不禁》寻找“新鲜面孔”,强调“用新人更要成功”,已储备三家顶级品牌代言资源。他看中七七的潜力,迅速与她建立联系,这表明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创作者们渴望挖掘有潜力的新人,以给作品带来新的活力和话题度。
也有不同声音出现,当七七的街头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迅速破圈,当于正的关注让话题热度再上一个台阶,舆论场上除了对“素人逆袭”的惊叹,也难免出现对“合力炒作”的猜测。尽管七七方面表示没有签公司,没有团队,但不可否认,在新媒体全民宣发的浪潮中,素人出道的“真实感”与“策划感”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传统娱乐工业中,新人出道的“炒作”往往带有明确的资本痕迹——从选秀节目中的剧本剪辑到影视剧开机前的通稿预热,流程清晰且目标明确。而新媒体时代的“合力炒作”,则呈现出更隐蔽、更碎片化的特征。一个素人可能最初因偶然的镜头走红,但在热度发酵的关键节点,摄影师的持续更新、营销号的集中转发、甚至业内人士的“恰巧”关注,都可能让这场“意外走红”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游戏。七七的案例中,从街头抓拍的原始视频到后续话题登上热搜,短短几天内的热度攀升速度,难免让人联想到背后是否有推手在整合资源、放大声量。
这种“全民参与式炒作”的核心逻辑,在于精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素人自带的“原生态”标签是破圈的关键——观众厌倦了流水线包装的明星,更愿意为“真实”“接地气”的普通人买单。而所谓的“合力”,可能是摄影师、MCN机构、品牌方甚至平台算法的无意或有意联动:摄影师需要爆款作品提升账号权重,平台需要素人故事增加用户粘性,资本需要新鲜面孔填补市场空白,各方在流量最大化的目标下形成默契,让“偶然走红”成为可复制的商业路径。
但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真实”的消解。当全民宣发变成全民炒作,观众对素人的信任感会逐渐崩塌。曾经,人们为街头歌手的即兴演唱感动,为乡村教师的日常视频落泪,这些真实的情感共鸣是素人走红的底色。可当越来越多“素人”的故事被扒出是剧本演绎,越来越多“偶然”被证实是刻意策划,观众会从“发现宝藏”的惊喜变成“被套路”的疲惫。于正寻找新人时强调的“新鲜面孔”,其价值本就建立在“未被过度商业化”的真实感之上,若连这份真实都成了炒作的工具,最终伤害的会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当然,新媒体确实给了普通人更多被看见的机会,许多素人凭借才华、善良或独特的生活态度自然出圈,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当“合力炒作”成为潜规则,我们更需要警惕资本对“真实”的过度消费。对于观众而言,保持理性判断,不被流量裹挟;对于行业而言,明确真实与策划的边界,让素人的闪光点而非炒作技巧成为走红的核心;对于素人自身而言,拒绝急功近利的短期炒作,沉淀实力才是长久之道。只有守住真实的底线,才能让每个普通人的光芒都值得被看见,让素人出道的故事真正动人。
这种全民宣发的素人出道模式本身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走红的偶然性大,很多素人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缺乏后续的发展规划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颜值经济下,过度关注外貌容易忽略才华和内涵的培养,导致新人发展后劲不足。
新媒体时代为素人出道开辟了新的道路,全民宣发的模式充满机遇,但也需要素人自身、资本和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培养和发展机制,才能让这些新人在娱乐圈走得更远、更稳,真正实现从素人到明星的华丽转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