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应好友晏殊相邀,回校任教的范仲淹校长给应天书院留下了什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5 17:50:00

当少年们驻足在这座雄峙中原、哺育群英的应天书院前,看它以“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气度,在黄河之滨铺展出一幅璀璨的文化长卷。 

 

作为北宋陪都商丘的重要文化地标,应天书院在中原大地上已屹立千年,成为培育贤才的摇篮。今天,少年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来到这里,继续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之旅。这座崛起于汴水之畔的书院,与登封嵩阳书院南北呼应,共同编织出大宋文明的经纬。

这里的讲堂曾回荡着晏殊的雅韵,也镌刻着范仲淹“断齑画粥”的苦学身影。应天书院的精神内核,不仅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在这里,令人称道的不仅是学子们的功名,更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士人风骨。 

 

据历史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殊始”。在应天书院,晏殊不仅重振官学,更以身作则诠释师道真谛——即便被贬,仍以诗酒会友,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将个人的失意化作词坛的瑰宝。那些看似闲适的庭院小词,暗藏着他“守拙藏锋”的人生智慧。晏殊、范仲淹两位至交好友以柔韧的姿态守护文化火种,为后世文心殚精竭虑。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少年们细品书院斑驳的楹联——““学子频中第俊才擎宋廷,应天始兴学书院冠华夏”,这些墨痕不仅承载着经典的传承,更象征着文明的守望。风雨或许会停歇,但那盏为苍生执笔的明灯,永远在时光深处温暖如初,亘古长明。 

 

据悉,每周一、周二19:30,《少年书院行》湖南卫视、芒果TV两期连播,与少年们相约商丘,在应天书院对话千年文心,一同领悟晏殊治学之理,续写范仲淹精神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