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繁星 | 泰州城里的陈老总雕像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0 16:32:00

泰州,这座浸润着历史底蕴、烙刻着红色印记的城市,每一条街巷都承载着往昔的故事。城中的地标雕塑不多,但陈毅将军那身披戎装、跨骑骏马的雕像,却格外引人注目,带着一股说不尽的迷人色彩。它并非静立一隅,而是随着城市的脉动不断“行走”,像一座流动的丰碑,铭刻着泰州的红色记忆,无声地见证着这座城市几十载的风雨变迁,其故事之传奇可与广为传颂的“陈毅三进泰州城”相媲美。

时光回溯到1993年。那时的县级泰州市政府,特邀中央美术学院的时宜教授为陈毅、粟裕两位将军设计雕像。时教授出身新四军家庭,怀着一腔赤诚,慨然应允并分文不取。最初的设想,是两位将军并驾齐驱的“双人双骑”造型——那画面,仿佛能让人立刻联想到烽火硝烟中,两位革命家并肩策马、英姿勃发的豪迈场景。可惜,由于经费所限,最终落成的只有陈毅元帅的“单人单骑”雕像。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大浦小学鼓乐队奏响的激昂《东进序曲》声中,这尊英武的雕像,庄严地矗立在了泰州东郊公园门前——口泰公路与东进路交会处、汽车东站的西侧。它,仿佛成了泰州递给世界的一张独特名片:来往行人行至此地,总会不由自主地驻足,抬头凝望;过往车辆的司机也常会放慢车速,甚至短暂停靠,只为感受那雕像所传递出的威武。它迅速成为泰州城的耀眼标志,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动人的红色光辉,让泰州人引以为自豪。

岁月流转,地级泰州市成立,城市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城区范围不断拓展,昔日的东进路、口泰路、328国道以及汽车东站都经历了拓宽改造,东郊公园和西侧的玻璃厂,也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被拆迁开发。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陈毅雕像的何去何从,牵动着无数市民的心,大家纷纷建言献策,表达着对这位“老邻居”未来的关切。大约在1999年的寒冬,陈毅东进雕像被慎重地迁移到了西门桥东侧,安家在人民西路与迎春路(原名陵园路)交叉口的转盘中央。这里,西边紧邻庄严肃穆的泰州烈士陵园,北面与泰山公园内的岳庙遥相呼应。在新的位置上,它继续深情地注视着泰州:看车流如织、人潮涌动,感受着城市蓬勃跳动的脉搏,陪伴着泰州人民迎来晨曦,送走晚霞。

城市发展的脚步,快得让人目不暇接。仅仅三年后,随着泰山公园和西城河风光带的扩建工程启动,以及迎春路的再次拓宽,陈毅雕像又一次面临搬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由市住建局和园林局牵头,迁移工作开始了。人们怀着无比的敬意,为陈老总的雕像披上了一条象征荣光的红色披风。在喜庆的爆竹声和众人热切的目光中,雕像被迁移至新建成的凤城河风景区东岸。从此,“陈老总饮马东城河”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市民们得以更近距离地瞻仰陈老总的凛然威仪,这座雕像也更深地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与情感,承载着泰州人民对革命先辈无尽的崇敬与追思。

时光悠悠,随着对革命历史记忆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也愈发期盼能重现当年“双人双骑”的设计构想——塑造陈毅、粟裕这一文一武并肩作战的雕像。政府顺应民意,精心依照当年中央美院时宜教授的设计方案,在原有陈毅元帅单人单骑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陈粟两位亲密战友“双人双骑”雕塑的夙愿。2020年国庆节的前一天,这组凝聚着历史与敬意的雕像,被郑重安置在鼓楼大桥北侧、东进路南侧的风景区内。这里,迅速成为一处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后来者前来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那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而原先矗立在凤城河东岸的那尊陈毅雕像,在与粟裕将军“胜利会师”之前,因东岸广场改造,曾被短暂迁至改造一新的西汽车客运站广场内安放。

回望这三十多年的光阴,陈老总的雕像几经辗转迁移,恰似他老人家当年戎马倥偬、为革命奔波不息的一生。每一次位置的变动,都紧密地呼应着泰州城市发展的强劲步伐。它是一位沉默而忠诚的历史见证者,目睹了泰州城面貌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这一场场搬迁,绝非简单的物理位移,更是泰州城市发展轨迹的生动缩影。仿佛历史的回响,这与“陈毅三进泰州城”的故事形成了奇妙的共鸣:当年,陈老总三进泰州,以非凡的智慧与胆略,为新四军东进北上开辟了通途;如今,他的雕像四易其址,“行走”在泰州的大地上,化作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泰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那激昂的旋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仿佛仍在泰州这片深情的红色土地上,久久回荡,永不消逝!

贾春林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