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热浪滚滚话“三曲”,金句闪闪润肺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4 15:53:00

李树楚

2025年7月16日下午,骄阳似火,而在秦少游的故乡,运河名城高邮书香月塘汪迷百姓讲堂里,一场名作读书分享会正引人入胜地举行。听众热情如火,大作家激情如潮,气氛热烈而芬芳。作家入心入理入情的分享,把大伙儿的热情和渴盼,点燃得灼灼华彩,澎湃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听众目不转睛,凝神谛听,专注异常!是哪个作家的创作体验和宏论,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原来是创作青春三部曲《元红》《青果》《黄花》如雷贯耳的著名作家一一顾坚先生。

顾坚先生的青春三部曲,甫一问世,就受到千百万读者的青睐,争相传阅,先睹为快。当时《泰州晚报》的破例连载,让不少读者近乎疯狂,天天盼之,如饥饿之极盼望得到一个大面包!可见作品的吸引力之大。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一个作家的功成名就,更是经历了无数风雨、坎坷和曲折,生活的摔打,事业的选择和打拼,人生挫折的考验和磨炼,这一切才为作家铺垫了基石,积累了素材,锤炼了思想,丰富了情感。古今中外的大作家莫不如此。

顾坚先生曾是一名教师,三尺讲台前绽放过他的青春之花,知识的火种播洒在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心田里,一个师者的学识和品行,深深地铭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但是,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坦中坎坷随行,曲折远比直线张狂。当平静的生活有了波澜时,原先的理想需要拐个弯!当时体制内人员“下水”者不少,他也锚定了时代洪流中的机会,毅然决然,辞教从商。从摆地摊始,到宽敞的门面房,从街头吆喝,到店里相迎,从收入微薄,到囊中渐鼓,从世俗冷眼、不屑一顾,到令人羡慕。生意中的经营,洞悉了大千世界,看透了芸芸众生。而把这一切全部储存在心,差不多是在“十年磨一剑”,生命体验的丰富和思想棱角变得闪亮而锋利,为顾坚先生日后再度转行,向新的文化阵地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量的素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慢慢发酵。世事纷繁,人性中的闪光和幽暗,接纳了的酸甜苦辣,青春的萌动和勃发,都融合在了他的骨子里。曲江批发市场的小天地,嬗变成了他作品中的辽阔天空。他,什么人没遇见,什么事未碰到,失败和成功哪里没尝到!家乡的成长经历,讲台上的指点江山,商店里的碎银几两,那里边,有人情冷暖,有世态炎凉,亦有青春的拼搏,初恋的追求。这样的经历多么重要,现在回望,实在不能少去其中的某一笔。高尔基没有人生的遭遇,苦难的经历,怎会有人生三部曲的诞生?李白不被赶出大明宫,杜甫如果没有经受“安史之乱”的流离,哪有“诗仙”“诗圣”之誉?曲波没有亲身经历剿匪之战,《林海雪原》焉能问世?如此说,顾坚先生的经历,确实是一笔无价的宝贵财富。尤其从曲江市场的起步,助他走向了更远的“深蓝”。他腰包实了,头脑更丰盈了,思想的光芒越来越闪烁了。他点燃一根烟,缕缕烟雾中,新的目标隐隐而现。有教书的根基,有当初吃文化饭的底气,加上聪慧的大脑,文学的大门慢慢地向他打开了。如果说从商是宕开的一笔,是支流,那么,文学的江河才是主干,奔腾向前。因而,他沾着粉笔灰的手,打理商品的精明的手,又灵巧地握起了绣笔。知识遇精明再加灵巧,犹如雄鹰经受磨砺后,长出了新的双翅,从此翱翔蓝天,搏击风雨。

智者的逻辑,总是由易到难。他的千字散文一起步,就铿锵有力,细腻动人,悠扬而嘹亮。编辑眼前一亮,视为珍宝。多少作者兀兀穷年,“豆腐块”步履维艰,势如蜀道,而顾坚先生篇篇相连,并且到了约稿之地步!出乎意料的开头令人神往。

攀登者永远不会止步,无限风光在险峰。他在千字散文的河流里游刃有余,又昂首挺胸,迈开大步,向着长篇小说的天地进军了。有志者事竟成,攀登者终达高峰。在他殚精竭虑,坚韧不拔,矢志不移中,终于完成了青春三部曲,从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天空里,多了三颗熠熠生辉的明星,青春三部曲挟着惊雷,刮着飓风,翻着巨浪,炸响在长空,席卷着文坛,拍打着文学的堤岸。多少读者在青春三部曲里,看到了拼搏的青春,锤炼中的意志,懂得了让青春飞扬,忠贞爱情,努力不息,励志奋斗方成的道理。文学的熏陶,信心的鼓励,爱情的洗礼,挣扎与奋斗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多少青年认识了生活需磨炼,远方坎坷多,前途会光明,从而信心满满,向着理想飞奔。作品的价值意义太大了,堪称大作,亦可称之为巨著。

纵观文学史,长篇小说三部曲作为作家的重磅组合拳,往往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视为珍爱,进课本,上试卷。茅盾有两个三部曲,老舍也有三部曲,都光彩夺目。而顾坚先生的三部曲,从大家、名家的评论中,就清晰地看到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亦跻身于大家的三部曲。叶橹、莫言、方觉浅、贾梦玮、范泓、刘仁前等等,都对顾坚的“青春三部曲”作了中肯而深刻的评价,这些评论如一束束巨光,永远闪烁在文学评论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顾坚三部曲的高度评价,透彻更精辟:“怀旧而不念旧,感伤而又积极向上,在一种忧伤的情绪笼罩下,作者用缠绵的文笔,一个优秀男人带着浓郁自传色彩的丰富人生经历,与斑斓多彩的苏北水乡如同风俗画缓缓打开。”中国社科院方觉浅说出了千万读者的心里话:“顾坚的小说读了就让人欲罢不能、读了还想再读的好小说。”《钟山》执行主编,文学评论家贾梦玮从文学艺术特色的角度,深情评论道:“顾坚以他独有的个人经历和所擅长的淳朴、细腻的文风,为我们铺展了一幅幅特殊人群匪夷所思的人生图景。”评论之多,评价之高,叹为观止。

顾坚先生,不仅对自己的三部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体验和历程,作了全面而又精当的回顾,深刻的提炼,高度的概括,而对读者又语重心长、高屋建瓴地指点迷津,新颖而透彻,教导的意义深长,使听众具有醍醐灌顶之感觉。难怪读者听后,看后,思考后,都拍案叫绝,大喊新鲜,收获大,未来的写作有了方向,都从心底里作出了赞叹:真是一字千金,堪称金句。

顾坚先生谈创作的真知灼见,堪称金句,看后便都有此感。在先写散文还是先写小说的顺序上,先生实锤指出一一“如果你热爱写作,就从写散文开始吧,然后涉足小说,最好是写长篇,长篇更丰富、更需要虚构能力,写起来也最过瘾;写故事必须动用真情去架构,去推理,把自己的内心完全代入作品中去,这样才会吸引读者,引发共情和感动。”这里,顾坚先生明确了写作顺序,指出要用真情构成作品的主旋律,用真爱渗透写作,用美感吸引读者。初学写作时,顺序不能乱,这无疑是最直接、最鲜明、最有深度的教导。由散文到小说,怎么写?作家顾坚先生,自有他丰富的经历和积累,更有他的一语中的之精湛。“初学写作时不妨从千字散文开始练笔,在日复一日的文字训练打磨中,夯实基本功。当文字功底足够扎实后,便要勇于跳出散文的舒适区,尝试挑战长篇小说的创作。”这段金句,告诫读者和作者,顺序重要,由易到难,日积月累,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话如金玉良言,让人接受和认同。而对千字散文是写作“舒适区”的定位和判断,太新鲜了,一语中的,准确无比。特别是叙事散文,往往强调非虚构,真实之事,心中有底,脑中有图,相对小说,是很好写。当然,能否写好是另一回事,它与小说虚构性的创作,确有很大的区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创作能力,小说是不能涉足的。因而先散文后小说的创作,判断太准确了!而文章要表现什么样的内容,要表达怎样深刻的主题,顾坚先生深邃的目光,视野辽阔,考虑到了要关注社会和民生,为百姓而虑,为人民大众鼓与呼。他说:“反映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要触及社会的痛点,从而引起上层关注并努力去改变。”这样的金句,不仅指导如何写作,更彰显了一个作家大爱的情怀,令人感动。他对散文和小说的总体写作,更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无论写散文还是小说,都要秉持胆大的突破精神,心细的观察能力,更要注重虚构的巧思与创新的表达。”这简直是一个良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师傅领进门,更诫修行程!听了先生的金句,谁不从中有了重大的收获呢?创作艰难,创作路漫漫其修远兮,而顾坚先生的指点多么及时而重要,更显弥足珍贵。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顾坚先生创作的青春三部曲,二十年来不断再版和重印,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事实确是如此,我们把三部曲获奖的情况回顾一下,最有说服力。《元红》被评论界盛赞为“继《平凡的世界》之后的经典力作,斩获江苏省第七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青果》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并获首届施耐庵文学奖;《黄花》获得泰州市政府文艺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大红的奖章里,是付出和汗水的见证,永远闪耀着金光。

顾坚先生在文学的长河里,渡过了江河湖海,渡过了或波澜起伏或平静的千万条河流,攀登过一座座文学的高山,平坦和陡峭,低矮和高耸,鲜花和荆棘,他都从容不迫,登山不止,终于征服了一座座山峰,屹立在山顶眺望。文学的天空那么清晰和璀璨,文学的山路那么逶迤而多姿,文学的河流那么奔腾和曲长。顾坚先生在文学的长河里,一直扬帆远航,驶向新的彼岸;在文学的山路上,始终在向上,勤奋而踏实,登顶的愿望从未褪色。他不但自己功成名就,还鼓励和指导无数作者共同进步,他创作体验的分享,打动了多少人,让人感慨而沉浸其中,赞叹而深思,更让听众读者收获满满;他对创作理念,创作方法的指导,使读者心明眼亮,信心大增,写有思路,前进有方向。这些金句,是一个大师的真诚嘱咐,是一个知名作家的谆谆告诫,是一个文学朋友的真情诉说,贴心而实用。顾坚先生生于苏北,家乡兴化在里下河腹地,里下河波光粼粼的碧水滋养了他,他感谢里下河,更真情地反馈给了里下河。让我们用泰州市前文联主席刘仁前的一段话作结——

“我与顾坚师出同门,构建里下河文学派,汪曾祺是灵魂人物、旗手。顾坚的文学作品是里下河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属于领军人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