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老照片 | 郭维珍:矢志革命、忠诚信仰的红色人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7 19:51:00

我的母亲名叫郭维珍,1923年出生,江苏阜宁县板湖镇人。上小学5年级时,因学校被日寇飞机炸毁而停学。母亲家境较好,她的父亲当年是板湖镇商会会长,当过保长,母亲的哥哥大学毕业,后当上国民党团长,1949年去台湾,晚年回归与父母葬在一起。

母亲于1944年参加新四军,跟我父亲在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坚持开展党的财政税务等工作,出生入死,英勇奋斗。

1947年3月1日,父母等人转移时,经过射阳县五汛港郭圩子,母亲临产,找不到接生婆,副股长吴荣同志(女)接生,在农家一个掏空的草垛里生下我。产后,母亲在郭姓老俩口家借住几天后,带上我继续转移,十分艰苦。

  图为1953年母亲在常熟县江苏省干部文化学校学习时留影

1948年春夏之季,国民党调动几十万大军开往苏北,妄图消灭共产党华东主力部队,在占领高邮、兴化、宝应等地后,继续向盐阜地区进犯,形势十分严峻。

父亲时任苏北五分区建阳县(后为建湖县)沿荡货管局局长,管着数千万钱款,这些税款来之不易,是供给部队使用的。当时,货管局驻在建阳县楼夏庄、沙村、沙家庄一带,国民党军队水陆并进,湖荡里汽艇巡逻,机枪到处扫射,货管局随时会被敌人发现,处境万分危急!

上级指示货管局尽快向阜宁方向突围,父亲和副局长陈福鸿和科长傅宗良、郭凯,以及我母亲等8人,立即把大面值钞票捆好装进麻布袋。每个麻布袋200万,每人负责两麻袋,以备随时供给部队使用。其余上千万钱款无法带走,但不能落入敌人之手,于是搬上一条木船,拖到沙村附近的芦苇荡里全部烧掉,然后大家趁着夜色,背着钱袋,从楼下庄出发,计划当夜穿过陈桥,向阜宁方向突围。

父亲手提驳壳枪,在前面开路,母亲抱着1岁多的我,背着一袋钱款,和大家一起快速前行。半夜时分,到达陈桥,当时四周情况不明,父亲叫大家原地待命,自己过桥侦查。刚上桥,对岸敌人开枪,把父亲衬衫打穿2个洞,差点打到心脏,父亲立即趴下,快速退回。看到对岸已被敌人占领,陈桥无法通过,父亲带领大家绕道突围,后边敌人开枪追赶,紧盯不放。由于钱袋很重,母亲落在后面,为保住这袋重要的钱款,母亲毅然把我丢在麦田里,自己背着钱袋拼命向前追赶。大家跑出一段路,父亲问我母亲:儿子呢?母亲说:实在跑不动了,丢掉了。这时炊事员老潘同志不顾性命危险,飞快冲回去,终于找到我,挟起来就往回跑,幸好敌人尚未赶到,总算捡回一条小命。

 图为母亲60岁时的留影

我上初中时比较贪玩,母亲说,你不好好学习,当初真不该把你找回来,差点牺牲我们一位同志。

  父母于1983年的合影

母亲在战争年代,经受很多艰难辛苦,积劳成疾。1986年,年仅63岁的她就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我们,走完了她矢志革命、忠诚信仰的红色人生。

我深切缅怀我的母亲——母亲对党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令我敬佩,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永世不忘,愿母亲父亲在天堂幸福安康!!

口述人:陈克平  整理人:刘维荣   吴轶军  张力玮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