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8部经典30个剧场,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来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6 19:54:00

今天,记者从中国国家话剧院获悉,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正在进行,《北京法源寺》《赵氏孤儿》《狂飙》《大宅门》《鼓楼那些事儿》《青蛇》《生死场》《抗战中的文艺》等口碑佳作,将在北京、天津、太原、上海、南京、苏州、南通、杭州、温州、宁波、嘉兴、合肥、厦门、景德镇、临沂、济宁、武汉、长沙、广州、深圳、惠州、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的30个剧场展映,并延续至9月。

其中,话剧《北京法源寺》(高清修复版)将作为本届展映季首发剧目,率先于本周亮相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南通大剧院、杭州运河大剧院、合肥庐阳剧院、合肥瑶海大剧院、景德镇陶溪川大剧院、济宁大剧院、临沂大剧院、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昆明剧院等10个剧场。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介绍表示,此次展映季借助AI辅助手段及前沿技术,将八部经典作品打造成高清影像,以数字之光点亮艺术之美,让舞台艺术佳作惠及更多观众,在全国各地30个剧场,开启一次跨越时空的“戏剧嘉年华”。中国联通集团政企客户事业群副总裁于艳表示,本次展映季期间,8部国话经典舞台作品将通过中国联通网络传输至全国近30家剧场。未来,期待与国家话剧院进一步加强合作。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中联超清董事长兼 CEO 荆林峰介绍称,京东方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共同为本次展映季构建了一整套适用于舞台艺术的高清影像修复流程,以更沉浸、更高效、更安全、更普惠的数字形态奉献给更多异地现场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映季在国内同类高清放映业态中首次采用剧场专用直录播一体化播控终端,为30个合作剧场点对点部署解码解密设备,通过云端加密传输方式完成高清戏剧影像放映,有效提升了剧场剧目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相关链接: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展映剧目

话剧《北京法源寺》

(2015年演出)

由田沁鑫编剧、导演,由奚美娟、周杰、贾一平、方旭等主演,并集结黄小立、李永贵、李文启、马迎春等老戏骨精彩演绎,演出10年来,被无数话剧迷称为“心中的天花板”。

该剧以“庙堂高耸,人间戏场”的结构方式,展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面临危局,仁人志士们为寻找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一场爱国主义突围。

话剧《赵氏孤儿》

(2003年演出)

话剧《赵氏孤儿》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姚远担任文学策划,田沁鑫导演,倪大红、韩童生、翟小兴、赵芮等主演,讲述了在“生而为人之道”和“在世为人之勇”的困境中,“孤儿”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2003年在北京首演,反响热烈。

全剧贯穿着“失义人心不在,失信正道不存”的春秋大义,剧情虽然仍取材于《左传》《史记》等史料记载以及元代纪君祥的同名杂剧,但力求探讨“诚信”在当今社会的普遍意义。

话剧《狂飙》

(2017年演出)

讲述“国歌”词作者田汉鲜为人知一生的话剧《狂飙》,曾于2001年“五四”当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首演,轰动一时。此次展映季亮相的话剧《狂飙》,是2017年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诞辰时,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联合出品,田沁鑫导演,金世佳主演的“青春版”。

2017版话剧《狂飙》(青春版)首次在舞台上使用“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以科技+艺术为融合手段,运用8台摄像机即时捕捉演员表演,达到“半电影化”效果。以“戏中戏”方式串连田汉的五部戏剧作品,展现中国话剧先驱田汉先生激荡昂扬的创作历程和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

话剧《大宅门》

(2013年演出)

2001年,由郭宝昌编剧、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一经播出便风靡千家万户;2013年,郭宝昌导演将心血之作交予中国国家话剧院改编话剧,完成了郭宝昌导演一生唯一的话剧作品《大宅门》。该剧由刘深编剧,郭宝昌导演、李欣凌联合导演。此次展映的影像是2013年演出版本,由刘威、朱媛媛、刘佩琦、雷恪生等主演。与电视剧版本对全局大景观式的呈现不同,话剧版本更加紧扣“大宅门”的主题,以“七爷”白景琦为核心,描画大宅门内众生的喜怒哀乐。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

(2023年首演)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通过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鲜活形象,通过讲述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能动司法小故事,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独特优势。

话剧《青蛇》

(2013年演出)

话剧《青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田沁鑫、安莹编剧,田沁鑫导演,秦海璐、袁泉、辛柏青、董畅、吴彼、商子见等主演。这部作品在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基础上,进行了当代的改编和解读。自2013年香港首演以来,《青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进行了多地巡演,曾受邀美国“肯尼迪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贡献戏剧艺术的力量。《青蛇》的每一次演出都展现了中国古典与现代元素的交融之美,获得了国内外观众及媒体的好评。

话剧《生死场》

(1999年演出)

话剧《生死场》改编自萧红的同名小说,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编剧、导演,韩童生、倪大红、赵娟娟、任程伟、李琳、马书良、谢琳等担任主演。小说《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为了舞台的可视性,田沁鑫对人物做了增删,并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适当运用插叙、倒叙、定格等电影手段,将小说中的散点事件增减或凝练,推动剧情发展。

话剧《生死场》1999年北京上演时,曾创造世纪末的剧场奇迹,接连引发戏剧界、文学界以及普通观众的热议。此次展映季,是话剧《生死场》1999年版高清修复影像首次公开亮相。

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

(2022年首演)

《抗战中的文艺》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搬上大银幕的文献戏剧电影,秧禾之文工作社编剧,田沁鑫导演。该剧以波澜壮阔的笔触,真情再现1931年至1945年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家们的求索与奋斗,他们以文艺之笔记录和抗争外辱侵略,以民族的自尊点亮心灯,照亮前程。段奕宏、田雨、李光洁、关晓彤、孙红雷、陈建斌、廖凡、辛柏青、王挺、赵阳、佟大为、万茜、宋佳、朱颜曼滋、吴谨言、罗一舟等家喻户晓的演员集体致敬抗战期间的文艺名家,正是“弦歌不辍唱山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