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美丘山艺术基金启幕,萧平解读天价王蒙《涤砚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3 20:59:00
嘉宾合影
9月13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一场关于元代艺术的深度解读正在举行。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先生坐在讲台前,身后投影着王蒙的《涤砚图》,现场观众凝神屏息。这场题为“从石渠宝笈到现代鉴藏”的沙龙,是南京大学大美丘山艺术基金的启幕活动。
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 原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台办副主任封志成,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闻羽,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奎英以及捐赠者任仁、石田出席,活动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黄正明教授主持。
艺术基金,引领南大学子走出“围墙”
南京大学大美丘山艺术基金的宗旨是支持南京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推动跨学科艺术创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仁、石田的丘山馆捐赠100万,专项用于支持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的专项活动,主要用于学生的中外研学活动、艺术展览、艺术讲座、 艺术实践等工作。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赵奎英院长致辞
赵奎英院长致辞,表示“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塑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激发,它需要思想的碰撞,需要实践的磨砺,需要不同文明文化的互鉴,需要去世界各大博物馆各大艺术圣地去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提升水平,这些都需要资源的支撑,”大美丘山基金的设立,“真是莫大的善事幸事”,“这份沉甸甸的捐赠,远不止于物质层面的支持,更是一份无比珍贵的信任和情怀”。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闻羽致辞
闻羽部长在发言中表示,大美丘山艺术基金的设立,为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基金的成立,不仅体现了捐赠者对艺术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大家对南京大学的信任与厚爱。通过这一基金,我们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艺术课程和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将能够邀请更多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提升我校艺术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我们还将能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艺术之花在南大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
基金理事长杨忠致辞
杨忠先生出任基金会理事长,他说任仁是南京大学校友,曾经是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是一位优秀的有情怀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很有艺术追求的企业家,这也是他和石田在南大艺术学院设立基金的原因。基金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拔尖创新的艺术人才,“不能整天坐在书斋里,一定要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这堵围墙,走进博物馆、艺术现场与文化遗产基地,在实践中感知美探寻真践行善。”
黄正明教授主持
据黄正明教授介绍,之所以起名大美丘山,正得名于萧平先生的大美堂以及任仁、石田的丘山馆,两处均是人文荟萃的清雅之地、鉴藏之所。现场还展示了萧平教授题写的“南京大学大美丘山艺术基金”墨宝。
萧平墨宝
绝世珍品,萧平点评元代大师的墨宝神韵
首场活动特别邀请了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先生做主讲嘉宾。众多艺术爱好者、师生和专业研究者齐聚一堂,聆听萧平先生分享他对这幅2023年底以2.875亿元成交的元代名作的见解。
王蒙《涤砚图》
《涤砚图》虽仅高65厘米、宽34.75厘米,却在如此小的画幅中,绘出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山水风景。萧平先生与王蒙的《涤砚图》有着特殊缘分。他在沙龙上回忆了三十多年前首次见到《涤砚图》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当年王季迁先生见到这件作品时和徐邦达先生、启功先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这样的画不必拥有,看到就是福气。”三位著名鉴赏家英雄所见略同,可见王蒙的《涤砚图》在艺术家心中达到的高度。
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先生主讲
萧平细细解析:王蒙的山水画以繁密著称,气象磅礴,是“元四家”中以繁密见长的一位。《涤砚图》构图虽然繁密,层叠相加,但安排得有条不紊,进退揖让极有法度,望之郁然深秀。缜密的构图,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画面布置,营造出一个清谧静寂、可居可游的氛围。“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当时的画坛称他是画中龙。这应该是王蒙中年时期的画,中间有一个茅庐,茅庐中间有一个高士,高士身上上了一点点淡红色,他望着窗外,这长长的流水、长长的瀑布,这边还有一个小童,在整理,下方有一个童子在洗砚,临流洗砚,临着小溪在洗砚台,这是文人平常的一种生活情态,是非常非常雅的。他把这个茅庐置于一片丛林之中,丛林前面是石头,下面各种各样的树,有点的有勾的,各种各样的树,几乎没有一棵是相像的,但是把它们聚拢在一起,这聚拢有方法,有聚有散,有疏有密。前面是一条溪流,溪流中间有很细很细的细线,来勾住水,在这小溪的对面就是高山,高山一层山两层山三层山,在背景上还有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八层,一层一层推远,他这远山特别的妙,他是用干笔用枯笔画远山,让它推远。一般都是用淡墨一层一层一层推远,他用枯笔一层层推过去,难度是很大的。远山一层层推过去的中间,他留下了白云,这些白云正好跟下面的溪流相对应。”
《涤砚图》曾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中。这也是目前所见,海内外公立机构之外,唯一可于市场流通的《石渠宝笈》著录王蒙立轴珍品。画幅之上,载有乾隆皇帝藏印计十五方,并有乾隆帝行书题写五言诗。
沙龙结束后,多位听众围绕萧平先生继续交流。一位艺术专业的学生表示:“听完讲座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专家们说‘看到即是福气’。”南京大学大美丘山艺术基金的启幕沙龙,正是连接古典与现代、学术与公众的重要桥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视频剪辑|雍茜如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