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长江宝藏·龙虎纹漆木俎:永不褪色的礼乐繁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7 15:53:00
图源:宜昌博物馆
这件龙虎纹漆木俎为春秋时文物,1988年出土于宜昌当阳赵巷4号墓,现藏于宜昌博物馆。
这件文物通高14.5厘米,俎面长24.5厘米、宽19厘米,采用斫制工艺制作,底部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四个曲尺形足,属春秋战国时期俎类器具,已具桌案雏形。
俎面呈长方形并髹红漆,四边起棱且两端上翘。表面用红漆绘制瑞兽珍禽,展现出楚地艺术中特有的神秘与飞扬。纹饰间隐约可见细密的几何勾连,既象征着天地沟通的巫祭传统,亦暗含春秋时代礼制与信仰的交融。
“俎”有两种解释,一是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二是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这件龙虎纹漆木俎,明显是一件实用器物,当是用于祭祀、宴飨等礼仪场合的漆木制礼器,或者就是日常所用的家具。春秋时期,我国漆器工艺得到很大发展,由于漆器轻便、精巧,故被广泛用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王亲国戚、宫廷贵族竞相使用并替代了青铜器。
这件漆木俎虽历经两千余年,漆色仍旧明艳。在庙堂之上,它或许承托过祭祀的牲醴,见证燔燎升烟、钟磬和鸣;在宴饮之间,又可能陈列珍馐,映照过诸侯歃盟、宾客欢宴。它是礼乐文明的物质载体,更是春秋时代匠艺与信仰、世俗与神圣相互交织的见证。
这件器物,线条间奔涌的生命力,漆色中沉淀的岁月光华,跨越时间的侵蚀,依然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时代的体温与呼吸,成为一页永不褪色的人间繁华。
策划:冯秋红
AI制作:赵岑
文案整理:臧磊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