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8 17:19:00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数字产品,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各类文化展览进商场、进社区、进公园等。


今年以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各地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推出特色夜间活动、创新文创周边等方式频繁出圈,有效带动了消费、促进了文化传播。每逢节假日,多地城市的博物院成为人们出游热门打卡点,游客常达限流峰值,人气爆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国内博物馆相关现存企业达1.16万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29.59%。从成立年限来看,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超5年,其中成立年限在5-10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达50.05%。注册量方面,2021年-2024年相关企业每年注册量维持在250家-600家之间,2024年注册量达291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148家,今年新注册的博物馆相关企业多分布在三线、二线城市。

记者了解到,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细化落实举措,在当年中秋、国庆假期率先实行延时开放、推出夜游项目。同时,全省13个设区市积极响应,跟进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引导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项目、优化服务供给。在政策效应带动下,一年来全省纳入监测的84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9%。

与此同时,推动博物馆与文创设计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开展合作,通过扩大IP授权开发文创产品和衍生商品。去年9月以来,全省备案博物馆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和15.3%,南博“小粉炉”、镇江博物馆“小粉瓶”、苏博“吴王夫差毛绒剑”、徐州博物馆“金缕玉衣冰箱贴”等成为“新晋网红”文创产品。

此外,还创新推出“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统筹整合我省头部博物馆文物资源,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形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与基层群众“直接见面”。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全省13个设区市巡展,共接待观众209.7万人次、日均1.2万人次,实现文创产品销售1166.5万元,相当于打造一个“流动的一级博物馆”,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央视《新闻联播》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暑期热门博物馆的延时开放,既丰富了优质文化资源供给,又点燃了城市夜经济,成为撬动地方文旅消费的“新引擎”,是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全省暑期接待人次前十的延时开放博物馆周边2公里范围内,公安数据显示,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达88%,较暑期前提高25个百分点;支付宝数据显示,夜间游客消费同比增长25.2%;银联商务数据显示,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消费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5%、10.7%、45.7%和16.3%。

同时,借助“苏超”火爆出圈的巨大流量,各地博物馆踢好“文旅加时赛”,推出“白天看展、晚上看球”等系列活动,促进了文旅体商综合消费。今年1月至8月,南博、中运博接待观众821万人次,其中外地观众占到95%左右,按全省过夜游客人均消费1038元计算,直接带动当地多场景消费超80亿元。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协同相关部门细化落实举措、持续放大政策效应,发挥省直博物馆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文博场馆因地制宜实行延时开放政策,提升博物馆开放服务效能,支持打造和引进更多高品质展览,推出更多夜游项目、研学社教活动以及爆款出圈文创精品,实施“数字文物百宝箱”计划,推进“云上博物——江苏数字博物馆”建设,办好“探宝说创团”融媒体节目,继续开展好“家门口看大展”活动,努力推动江苏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