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浩繁也能一键查,“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正式上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9 11:36:00
9月18日,由凤凰传媒牵头、江苏人民出版社联合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在南京正式上线。
“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依托大模型、知识图谱、OCR 识别、语义理解等核心技术,将中国抗战有关的图书资源及期刊文献进行一系列数字化加工、结构化标引、知识细粒度处理、内部资源管理、多元化应用服务、智能问答与可视化展示等处理,构建成集资源管理、学术研究、教育普及、展示传播、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抗战知识服务平台”。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在致辞中表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浩如烟海的抗战史料进行系统的、抢救性的数字化整合与开发,打造一个权威、全面的资源平台非常重要,“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在搭建中一方面力求内容的权威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注重技术的先进性与便捷性,此外,该数据库还凸显了教育的功能与时代性,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抗战史。
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伟表示,“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是人工智能与出版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突破。它绝非简单的史料数字化,而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对海量历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关联和知识重构的成果。它提升了历史研究的效率与深度,拓展了历史知识的传播边界。数据库的上线发布,标志着抗战史研究从传统文献检索模式迈向问答式知识服务新范式。
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从学术的角度谈论该数据库的价值所在,“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华民国史,尤其是抗战史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者,深知史料是历史理论的基石,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的建设回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历史资源如何保存、如何发挥资政育人、启迪未来作用的时代课题,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工程,更是一条承载深远历史意义和文化使命的工程。”
南京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罗钧同样肯定了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的建设回应了时代的需求,“对珍贵史料利用数字化手段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服务于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时代机遇,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汇聚大量珍贵史料,不仅有效延长了文献的生命周期,更是为学界和社会公众构建了一个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的抗战史资料体系”。
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曹劲松从社科工作者的角度,认为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有助于促进人文经济中知识库价值链的拓展,“根据不同主题构建数字知识库,既是人文经济在满足人们自身知识构建和精神成长的现实需求,又是文明发展在促进人类知识积累和探索创新的智慧驱动,成为数字时代人们从技术生存走向智慧生存的基础性建设”。
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内容非常丰富,总文字体量超亿字,其中不乏名著名作,包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抗战为什么赢》《抗战旗帜毛泽东》等。其功能分成四个板块,智能检索板块对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数字化加工工具和AI工具对这些文本进行了语义分析、分类和索引,提取关键词、主题,用向量空间模型,语义相似度计算等技术以自然语言形式生成回答。知识图谱板块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文献等相关知识中获得的大量抽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识别出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提供面向知识图谱构建的智能化辅助。时间轴板块将人物、事件、机构、地理的三元关系中的时间属性进行梳理和标引,按照时间的演进,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生平中涉及的各类实体和实体关系展示出来。抗战搜问板块为用户提供智能问答服务,并从全文数据库中提取知识片段,为用户提供简洁明了的答案,回答真实可信,并提供知识溯源、图书溯源、相关文献、推荐图片、推荐问题、专题问答等服务,这是全国首个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抗战史数据库。
未来,抗战史人工智能数据库将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和各类学校中,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视频|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