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全员会飞”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舞剧《天工开物》11月重返南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21:44:00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陆川首部跨界舞剧《天工开物》将于11月14-16再次登陆南京,在江苏大剧院超燃开演。


舞剧《天工开物》取材自同名科技著作,该书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影响世界的百科全书”,其作者宋应星也被达尔文、李约瑟等科学家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据悉,记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卷,插图123幅,约10万字,记载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多个行业科学的数据,许多生产技术沿用至今,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系统、全面向世界分享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代表当时世界科学文明的最高水平,对亚洲、欧洲各国影响极深。


舞剧《天工开物》不仅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更将宋应星那份执着与深沉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

其“含舞量”一度刷爆全网,让观众大呼震撼。“全员会飞”“中国人会飞这件事瞒不住了”“再一次被中式美学震撼”“中国的舞蹈圈不受牛顿统治”等互联网热评,激起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国风美学的认同。


记者了解到,《天工开物》和“大明理工男”宋应星的“硬核”人生,由全明星卡司联袂演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马蛟龙饰演老年宋应星,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吕科镝、江西省歌舞剧院舞剧团青年演员安一宁饰演青年宋应星,他们通过舞姿展现宋应星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满怀兴趣,演绎他6次科场失利,以及他即便在亲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依旧醉心于创作“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的故事。


马蛟龙在采访中表示:“对老年宋应星的把握要很精准。我是舞蹈演员,更多通过身体、中国舞自带的气质演人物。”吕科镝表示:“宋应星这个人物要在身体、外在形态、服装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上半场,会看到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对世界充满好奇,在经历挫折和人生的迷茫之后,他的内核逐渐稳定,但心底对世界的探索却从未改变。”


此外,舞剧《天工开物》再现极致明制美学,舞美设计方案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

剧中舞美设计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精巧的是,大量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

截至目前,舞剧《天工开物》已在全国30多个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演出,累计观众超9万人,全网浏览量超10亿次,成为展示江西文化底蕴、传递中国精神的艺术名片。2025年《天工开物》也已排演超100场,北京、上海、珠海、东莞、郑州等城市即将接续上演。除了国内巡演,《天工开物》还走出国门,在海外四国巡演七场,日内瓦、悉尼歌剧院、雅典圣诞剧场等,已成为近两年中国舞剧又一现象级作品。


记者了解到,舞剧《天工开物》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新余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线公司制作运营,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为中国巡演推广总运营,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与江苏大剧院、深圳晶英文化演出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陈英武则表示,舞剧《天工开物》将古老的匠心精神和传统工艺的魅力用舞台艺术的手法展现给大众,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