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MM三人行|中秋晚会的仪式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7 07:32:00

从非遗技艺到古蜀文明,从诗词雅韵到智能制造,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文化长卷,将四川的地方文化精华挥洒得淋漓尽致,不仅让观众坐在家里就神游了一趟四川,更是完成了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话。

这台晚会是懂如何拿捏文化DNA的

歌手尚雯婕演唱了歌曲《青铜》,带领观众畅游三星堆秘境,聆听华夏精神的悠远回响。“在雨落时不退,在起风时谦卑”的词句,不仅描摹了古老青铜器的永恒特质,更唱出了包容谦逊的人文精神,戳中了众多网友的心。

充满四川风味的《火辣的毛血旺》,用年轻人喜欢的说唱方式来讲述四川美食文化,在极具四川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的黑塔街录制,有老街有茶馆,还有火锅,非常有烟火气。成都知名的二十四伎乐国风乐团还倾情伴奏了《峨眉山月歌》,等等。古老的戏曲艺术,与四川相关的古诗词、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火锅、干锅等特色美食,都通过艺术化手法呈现,让人应接不暇。

另外,德阳潮扇、蜀绣、川剧等非遗项目也在穿插在各个节目中,展示了技艺传承的精细;李白、苏轼等与四川渊源深厚的文人诗词,则吟诵出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呈现,更将历史的纵深拉至五千年前。

从不少网友的反馈来看,通过火锅这样的日常饮食、通过诗词这样的情感表达、通过三星堆这样的文化IP,晚会成功地将非遗等重新编织进现代人的生活图景。非遗不再是被保护的“濒危物种”,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文化体验,这台晚会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四川文化矩阵。  孔小平

家国心连心,天涯共此时

唯美浪漫又动人,10月6日晚,这是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给观众留下的整体印象。中秋晚会几乎全部都是歌曲类节目,舞美设计非常古典,艺人们的演绎也相当出色。

最令人触动的是今年中秋晚会有浓浓的家国深情,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今年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重要节点,歌曲选择意味深长。

中俄双语演绎的《归来》描绘战士归队的厚重主题,传递国际和平愿景。《五月的鲜花》《任时光流逝》《玫瑰人生》三首诞生于不同国家、承载反法西斯战争记忆的歌曲也唱出了全人类对和平共同的呼唤。从开场的山歌到《半个月亮爬上来》《月亮照山川》两首民族旋律,唱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心连心的美好景象。月满天涯时,家国心相扣,岁岁团圆,共赴锦绣,这一晚的月光与歌声交织,诉说中秋团圆、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景。沈昭

山水秋晚写团圆

每一首歌的舞美都好看,带观众沉浸式听歌;看谢娜一本正经地主持,“浪姐”侯佩岑、王珞丹等纷纷亮相……当 2025 年央视秋晚的月光漫过德阳玄珠湖的水面,三星堆青铜纹样在全息投影中与 AI 机器人对话,周深的中俄双语歌声承载着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记忆穿越时空,这场以 “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 为主题的晚会,延续央视中秋晚会35载的仪式感。从 1991 年颐和园的初啼到如今多台晚会竞放的生态,中秋晚会早已超越综艺表演的范畴,在坚守与革新中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秋晚会的生命力,始终扎根于 “团圆” 这一穿越千年的情感内核。无论形式如何创新,“团圆” 始终是中秋晚会的精神锚点,这也是其能持续引发全民情感共鸣的根本原因。

在场景呈现上,晚会早已跳出封闭演播厅,2025 年央视秋晚将舞台融入德阳山水,未动一土一木实现自然与表演的共生, “实景 + 文化地标” 的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2025 年央视秋晚用 8K 镜头复刻青绿山水纹路,让青铜纹样在湖面流转,技术应用的迭代更让文化表达如虎添翼。

始终与社会脉搏同频共振,其价值早已超越娱乐本身,成为展现文化自信、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当央视秋晚的蜀道月光与地方台的长城月色、河洛星辉交相辉映,中秋晚会已成为这样一种文化存在,它守护着 “团圆” 的情感根脉,用技术激活传统的生命力,以多元表达记录时代的脚步,让每一轮明月都承载起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的双重重量。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