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后大银幕热度不减,《一战再战》等电影节“爆款”接力将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8 21:29:00
类型丰富的国庆档之后,影市持续火热,一批在国内外电影节大放异彩的影片,即将接连上映,包括“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一战再战》,易烊千玺、舒淇主演的《狂野时代》,以及辛芷蕾主演的《日掛中天》。
这些影片风格迥异,看点不一。从莱昂纳多的社会批判,到易烊千玺的梦境探索,再到辛芷蕾的人性救赎,这些作品提供了思考现实与人生的不同维度。
犀利讽刺社会议题 ,“小李子”携新作重返银幕
时隔九年,“小李子”莱昂纳多将再度亮相中国大银幕。这部《一战再战》改编自托马斯·品钦1990年的小说《葡萄园》,影片将时间背景移至当代,犀利讽刺了美国当下备受关注的种族歧视和移民政策等社会问题。故事讲述当邪恶敌人在消失16年后再度现身,一群昔日的革命者重新集结,联手营救其中一位成员的女儿的惊险故事。
告别《泰坦尼克号》中风华正茂的杰克,也不再是《华尔街之狼》里癫狂的乔丹·贝尔福特,此次莱昂纳多饰演的鲍勃·弗格森,是一个略显“不知所措”的糙汉父亲。近年来,莱昂纳多明显放缓了工作节奏,逐渐转向幕后,担任《太空先锋》《闪亮女孩》等多部影片的制片人,其上一部主演作品还要追溯到2023年的《花月杀手》。
《一战再战》导演兼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虽然11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均遗憾未果,但他曾横扫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A类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实力有目共睹。
影片已于9月26日在北美上映,有业内人士分析,安排在颁奖季即将开始的9月末上映,可见其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野心。据悉,该片将于10月17日登陆中国内地院线。
对于很多影迷来说,《一战再战》具有多重吸引力——“保罗·托马斯·安德森首部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采用 VistaVision 全画幅胶片摄影机拍摄”,“莱昂纳多继2016年《荒野猎人》后再现中国银幕”,任意一个理由都值得一张电影票。
《一战再战》9月底作为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揭幕片进行放映,收获观众不同反响。有观众认为,影片以荒诞喜剧的形式诠释严肃犀利的社会议题,这种美式幽默可能更符合西方观众的审美习惯。还有观众表示,对于不熟悉美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观众来说,《一战再战》或许更像一部情节紧凑的爽片。
探索梦境与现实,易烊千玺挑战多重角色
将于11月22日在中国上映的电影《狂野时代》,曾获得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影片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领衔主演。
《狂野时代》构建了一个奇幻的设定:在一个人类已经不再做梦的世界里,有一个怪物依然整日沉迷于梦的幻觉中,渐渐迷失自我。而一个女人拥有看清幻觉的能力,于是她潜入他的梦境中去寻找真相……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设定令人期待。
从《少年的你》到《送你一朵小红花》《小小的我》再到《狂野时代》,易烊千玺的选片轨迹清晰地勾勒出他从流量明星到实力演员的转型之路。更难得的是,他选择的作品大多具有社会关怀,试图与观众一起思考这个时代的症结与出路。这次在《狂野时代》中,他一人分饰五个角色,表演难度极大。
女主角舒淇同样表现亮眼,她在9月底刚凭借执导的首部电影《女孩》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展现出不俗的导演才华。
毕赣导演以其强烈的作者风格在华语影坛独树一帜,尤以诗意长镜头构建梦境美学著称,代表作《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均在多个海内外电影节展中获得提名与奖项,艺术成就备受肯定。毕赣导演谈到《狂野时代》的创作初衷时表示,“过去几年,整个世界都在一种下坠的状态里面。我想起鲍德里亚所说的,世界的现实与幻觉完全无法区分,这让我觉得梦境载体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了,大脑为了不让我们的双眼退化,就在夜里播放梦境的画面。”
演绎人性挣扎与救赎,辛芷蕾封后之作来了
电影《日掛中天》未映先火,辛芷蕾凭借这部电影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女演员奖,并作为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惊喜”影片举行展映。据悉,影片已经定档11月7日上映。
“日掛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粤剧《紫钗记》里这句唱词,本来是对历经波折后重圆爱情的美好期许,可在电影《日掛中天》里,却是对命运无常与人性挣扎的感慨。有观众坦言,《日掛中天》不是一个通俗易懂的片名,但看完全片之后去回味,会发现这个名字起得特别妙。
《日掛中天》以广州为背景,通过一段跨越七年的情感纠葛,探讨了人性、道德与救赎的复杂命题。辛芷蕾饰演的美云和张颂文饰演的葆树曾是恋人,因一场意外分离。七年后重逢时,两人都已陷入各自的困境,影片展现了他们在道德边缘的人性挣扎,摒弃了对情节跌宕起伏的处理,转而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和叠加,映射出生命的意义。
有观众特别提到,影片接近尾声处有一场接近十分钟的高潮段落,辛芷蕾在这一片段中的表演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张力,堪称全片亮点。该片导演蔡尚君谈到,他想借此表达浓烈的情感在芸芸众生面前似乎微不足道,个体的生命纵然脆弱却熠熠闪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