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人民咖啡馆”更名风波:国潮营销,敬畏之心不可失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8 17:27:00
老式的搪瓷缸,提袋上印着的五角星……近日,一家名为“人民咖啡馆”连锁店因店名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8日,该咖啡馆官方在社交平台发文致歉,并已更名为“要潮人民咖啡馆”。
据报道,此前“人民咖啡馆”已在全国18个省份、20个城市开设近30家直营门店,在社交媒体上积累了大量人气。随着知名度攀升,质疑声随之而来。11月7日,人民网评发表题为《“人民咖啡馆”,不妥!》的评论文章,将这场争议推向高潮。文章指出,“人民”一词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和深厚的政治内涵,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情感与公共利益,不容亵渎,更不能被滥用。更进一步指出,该品牌的母公司——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商标均被驳回,目前仅持有“潮人民咖啡馆”“要潮人民咖啡馆”两个注册商标。然而,该公司却在经营中直接使用“人民咖啡馆”作为店标。
在舆论压力下,11月8日,该咖啡馆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对大家的批评和建议“诚恳倾听、认真接受、积极整改”,宣布全面启动整改工作。中国大陆地区所有门店门头将加上“要潮”,规范使用“要潮人民咖啡馆”名称。
如今国潮兴起,许多企业捕捉到这一趋势,通过不同方式将传统文化、民族符号与现代商业进行嫁接,从故宫文创到各类联名产品,诞生了不少成功案例。可见,真正的“国潮”,是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审美、品质生活有机融合,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创共赢,而非对文化符号的简单搬运和生硬占有。这次“人民咖啡馆”事件,则为我们清晰地划出了一条不容逾越的红线。它警示所有企业:国潮不是“流量万能钥匙”,民族情感更不是可以随意消费的营销工具。“走捷径”无疑是对公众情感的冒犯,也触犯了商业运营的底线。
“人民咖啡馆”的致歉与整改是一个及时的纠偏,给所有热衷于“国潮”营销的企业上了一课:在追逐潮流的同时,更需心存敬畏。只有这样,国潮才能行稳致远,商业才能与文化和睦共处,真正赢得“人民”的认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