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背后》对话徐海乔:当“演员”成为“产品”,如何应对流量时代的身份焦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9 11:52:00

从古装剧中的实力演绎到《披荆斩棘》舞台上突破自我的表演,徐海乔的演艺之路始终伴随着“破圈”的渴望与“定型”的困扰。那些被贴上“古装专业户”标签的角色,那些面对新兴业态时的犹豫与坚守,共同勾勒出一位当代演员在流量时代的真实画像。深度访谈节目《背后》,本周将走进徐海乔的跨界挑战,与对谈人张泉灵、主持人赵一橙一起探讨演员如何在行业变革中寻找自我定位。

当“演员”成为“产品”:

流量时代的身份焦虑

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徐海乔亲历了从传统表演理念到流量时代的转变。他清楚地意识到,当今的演员不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需要面对市场检验的“产品”,这是当下许多演员共同面临的核心困境。他清晰地感受到,从前演员只需专注于角色创作,如今却需要面对全方位的曝光与运营压力。这种从“职业”到“产品”的身份转变,让他一度陷入深深的焦虑:“我渴望流量接到更多角色,但又害怕它打扰我的生活。”在节目中,他坦言这种矛盾心态曾让他长期处于不平稳的状态,直到近年才学会与之和平共处。

“要”与“不要”的抉择:

破圈路上的清醒与坚守

徐海乔以古装剧见长,从《花千骨》的孟玄朗到《梦华录》的欧阳旭,他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古装形象,但他在节目中也表达了对尝试现代戏等其他类型角色的渴望。面对行业新兴的短剧与直播带货浪潮,徐海乔在节目中展现出难得的清醒与克制。在节目设置的模拟直播环节中,短短五分钟就让他感受到数据的压力,最终选择了“不要”。对短剧,他持谨慎态度:“如果是特别喜欢的题材和角色会要”,但担心快节奏的表演方式与自己一直以来习惯思考的风格不符。然而,为了演员事业,他也划清了底线与可接受的范围:愿意拍生活Vlog、降低片酬、演边缘角色,甚至为角色增肥五十斤,但“不能以生命为代价”。这种清晰的“要”与“不要”,展现了他在行业浪潮中既开放又审慎的智慧。

两个“徐海乔”的对话:

镜头前后的自信与彷徨

“当我进入到演员这个角色当中的时候,身上就有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徐海乔在节目中揭示了演员身份对自己的意义,“但是当回到房间里的我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自信。”这种“演员徐海乔”与“生活中的徐海乔”的不同,成为他艺术生涯的核心命题。他坦言,每一次杀青后都需要“躲起来让自己慢慢平复”,这种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让他在《梦华录》中饰演欧阳旭时,因“只体验到屈辱没体验到欲望”而一度拒绝角色。

如今的他在参加《披荆斩棘》后更加找到了自信的源泉,他将这份在舞台上收获的笃定继续带回演员身份中,以更清晰的自我认知面对行业浪潮。无论是坚守体验派的表演理念,还是在新兴业态前审慎抉择,他始终在寻找演员与自我之间最自洽的平衡点。而这份在挣扎中淬炼出的清醒,也让他在热爱的领域守住了自己的光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