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奏响建邺,文艺融入日常——“江风入管弦·和鸣叩建邺”系列活动回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0 12:52:00
秋意正浓,江风徐来。10月至11月,“江风入管弦·和鸣叩建邺”系列文艺活动在南京市建邺区陆续上演。活动由南京市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南京市建邺区文化馆、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承办,并得到南京地铁集团、赵天为工作室特别支持。
![]()
活动以“江轨·和鸣”“潮市·和跃”“洲岸·和韵”三大板块为核心,跨越地铁、商圈与江岸空间,让文艺走进城市日常,在公共空间中奏响文化创新的和鸣。
江轨·和鸣:地铁空间的文化共鸣
地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动脉,更成为流动的文化现场。
![]()
10月29日至31日,元通、永初路、莫愁湖、奥体东等地铁站依次上演音乐快闪。音乐剧《面具》选段、竹笛独奏、大提琴与二胡的二重奏、流行歌曲演唱……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站台间回荡的旋律,让匆匆步履暂缓,让往来乘客驻足。竹笛吹奏的流行曲目轻快灵动,大提琴的深沉与二胡的悠扬交织出中西对话,乘客在通勤途中“偶遇”文艺,地铁空间悄然化为浸润长江文脉的“城市客厅”。
“来建邺逛一逛,总会有遇见!”在奥体东站,市民驻足观看完演出后,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并发布社交平台。退休的钟阿姨看完表演之后表示“现在的人们物质需求满足了,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就需要这样的文艺表演来到我们身边。”
![]()
这场地铁里的文艺快闪打破了通勤的枯燥,既满足市民通勤碎片化文化需求,也将地铁升级为传播长江文脉的流动文化驿站。
“江轨·和鸣”板块活动内容,不仅是为了提升了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更致力于让地铁成为传播文化、连接市民情感的纽带,让地铁从“通行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让文艺旋律的渗透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实现通勤路上邂逅文化的体验提升,这不仅是对南京地铁“人文地铁”理念的进一步诠释,更为公共文化服务拓展了崭新的应用场景。
潮市·和跃:商圈活力的文艺点燃
商圈是城市烟火气的聚集地,也是文艺与消费融合的实验场。
![]()
11月1日至2日,建邺吾悦广场、华采天地、金奥美学生活馆、巧刻广场、金陵天地等各大商业空间,化身多元舞台。民间舞在秀河码头演绎民风深情,街舞于华采天地引爆青春能量,当代舞在金奥中庭诠释都市哲思,拉丁舞、爵士舞、傣族舞相继登场,以“强互动、高观赏性”的表演拉近文艺与公众的距离。夜幕降临时,西城·夜未央街区的文艺汇演晚会将活动推向高潮,舞台上下掌声雷动,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沉浸式感受文艺氛围,带动消费热情与商圈人气双双攀升。
![]()
“潮市・和跃”板块的核心是通过文艺演出激活商业空间的文化属性,既满足市民“购物+休闲+文化”的多元需求,又为商圈注入新动能,从地铁到商圈,从音乐到舞蹈,艺术正以更亲近的姿态,融入建邺区的每一个生活片段,唤醒城市的文化脉搏,也映照出一座城市在发展中不断丰盈的精神图景。
![]()
洲岸·和韵:长江文化与发展的人文交响
江岸是城市与自然对话的窗口,也是文化赋能发展的实践地。
![]()
11月7日至9日,沿江的和园、万景园、绿博园、鱼嘴湿地公园等场地,迎来音乐、舞蹈与戏剧的多元表达。石雕园的沉浸式戏剧引领观众走入剧情,万景园的古筝独奏清雅婉转,绿博园江堤的合唱恢弘激昂,荷兰园的萨克斯风浪漫悠扬,鱼嘴湿地公园内,西洋乐四重奏为江景增添典雅气息;现代舞、古典舞、民间舞则分别在和园、夹江之窗、长江记忆场地轮番上演,形成“一步一景一艺”的体验感。
![]()
这一次的文艺汇演,以江风为幕、灯火为景,邀请本土音乐人、舞蹈团队带来多个节目,这些演出不仅彰显了建邺区的生态之美,更通过“文化+生态+发展”的融合,推动滨江空间从自然景观向人文场域升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文艺动能。
文化惠民见实效,创新模式启新程
“江风入管弦・和鸣叩建邺”系列活动,以场景创新为核心抓手,将高质量文化服务嵌入市民通勤、购物、休闲的日常空间,实现“零距离”的文化浸润。这一实践不仅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触达群众生活,更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受益”的服务模式,打破传统文化服务的边界,主动将文艺活动从传统场馆延伸至地铁、商圈、江岸等城市公共空间,让文化与城市日常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文化惠民”与“城市提质”的双重目标。
![]()
江风拂面,文韵流淌。文艺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建邺区注入了更深厚的温度与诗意。它让城市空间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集合,而成为承载市民情感、传递文化认同的精神载体;不仅让市民的日常生活多了一份艺术熏陶,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与软实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