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耕忆旧时光,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魏思孝全新力作《叙旧》温情上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8 16:32:00

近日,青年实力作家、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魏思孝的全新小说力作《叙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出版。这部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倾心创作的十篇小说,这些故事既是作家对亲友故旧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代普通人生命境遇的细腻描摹。魏思孝以其独特的乡土叙事与真挚的情感力量,为华语文学市场注入了深沉的暖意。

关于亲情、友情与文学理想的生命切片

如果说作者的上一部作品《土广寸木》是一部拆解当代乡村的文字纪录片,那么在最新出版的小说集《叙旧》中,魏思孝则将镜头对准了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铺展出一幅幅鲜活的人间图景:《生平》中父亲四十出头的黑白照片里,嘴角歪斜的微笑中藏着养家糊口的艰辛;《聚会》里文友酒局上的抱怨与失落,道尽成年人友谊的复杂肌理;《诗人》中行为乖张的劲辉,以极端姿态对抗着理想的破碎,袒露出孤独柔弱的心灵内核……从农家天井的晚饭时光到文学青年的困顿求索,从母亲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到故友渐远的怅惘,书中每一个场景都源自真实生活的淬炼。诚如读者所言,“几乎每一篇都被触动到”“字里行间勾惹出的记忆纷至沓来,不忍快读。”。

显然,与前作相比,《叙旧》的视野更为开阔而多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品首次集中呈现了“失意的文学青年”群像:《业余》中笔耕不辍却难获荣光的编剧罗运生,《事迹》中靠绘画抵御生活疲惫的丘河初,还有之前提到的《诗人》中的主人公劲辉,他们的挣扎与坚守,构成当代文学现场被忽略的重要侧面,也映照出作家自身 “以写作抵御世俗挤压” 的创作初心。

素描式写实风格,于质朴中见锋芒

魏思孝的写作始终带着“土地的温度”。著名作家骆以军盛赞其文字“有凡·高早期画作对农民的浓烈爱意,以素描般简约传神的笔法记录普通人的生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宗利华则评价其“叙事语言扎实,内在逻辑严密,叙事弹性十足”。在《叙旧》中,这种风格愈发成熟:没有宏大叙事的铺陈,只用“父亲记账本上的汗渍”“母亲染黑的头发”“友人最后一条朋友圈”等具象细节,便将时光流转中的遗憾与温情、挣扎与坚守娓娓道来。冷冽写实的笔触下,藏着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正如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艳梅所言,其作品如“土地的颜色”,厚重而充满生命力。

《叙旧》的开阔与多元也体现在作者于现实与虚构间的自由穿梭,既延续了对乡土中国的深度书写,又拓展了对城市边缘人、文学追光者的关注,实现了从“乡村纪录片”到“生命回忆录”的创作升级。

为时代留存民间记忆

作为当代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魏思孝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主流叙事中普通人的声音空白。作者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构建起一部平民化的时代备忘录。著名学者许子东曾评价其作品“继承《生死场》的细密写实传统,在时间上与时俱进,在空间上深化乡土文学内涵”,而《叙旧》更将这种特质推向新高度——它不仅是个人记忆的梳理,更是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愁、离散、理想失落等集体情绪的精准捕捉。

在快节奏的当下,《叙旧》的文学与社会价值尤为凸显:书中那些被时间腌渍的日常、未说出口的牵挂、未能实现的约定,恰是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点。它让读者在他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在回望中重拾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平凡人生的褶皱里,发现对抗虚无的精神力量。作家在后记《十年自述》中坦言:“文学带给我人生的寄托,让我避免走入歧途”,这部作品也成为送给每一位读者的精神慰藉。

目前,《叙旧》一书现已全面登陆各大线上线下书店。这部“用文字保存的情感琥珀”,正等待每一位读者翻开书页,在共通的时代记忆里,遇见自己的旧时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