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五色铸魂,非遗为骨,服饰专家看《水龙吟》怎么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1 17:44:00

在古偶题材服化道同质化、色彩表达日渐趋同的当下,今日会员收官的热播剧《水龙吟》凭借色彩美学与非遗底蕴吸引眼球,服饰史学家、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告诉记者,“古装的对与错不重要,时代穿越没关系,《水龙吟》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服饰艳丽,东方色彩的瑰丽,并且是借助影视传播与视觉展示出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五色溯源:从五行哲思到视觉叙事

《水龙吟》以金、赤、玄、白、绿五色铸美学之魂,以非遗技艺为创作之骨,让传统美学在当代影视语境中焕发新生。

黄强教授说,作为玄幻武侠剧,该剧并未锚定具体历史朝代,而是采用“借用、嫁接、转换”的创作手法,这种自由度为色彩与非遗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剧集跳出单一审美框架,将金、赤、玄、白、绿五大传统主色与非遗技艺深度绑定,搭配“一境一色”的创新设计,让色彩不止于视觉装饰,更成为传递角色心境、推动剧情发展的隐形语言。

极致的色彩碰撞在开篇“郝府血案”中便展现出震撼力,而这背后正是五色体系的精准运用与文化内涵的承载。黄强教授从色彩象征的根源解读:“中国传统色彩依托五行学说,东方属木为青、南方属火为赤、西方属金为白、北方属水为玄、中央属土为黄,每种色彩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涵。”

剧中,暗夜玄黑轿辇从天而降,唐俪辞拨动琵琶弦的瞬间,皎洁寒月化作血月,漫天花瓣变为血雨,喜庆婚宴沦为猩红肃杀之地。玄黑的深邃神秘与猩红的热烈张力形成强烈反差,既符合“玄为水主肃杀、赤为火主情感”的传统认知,更以视觉冲击瞬间抓住观众视线,这正是五色体系的精彩初显。

五大主色的运用更与非遗技艺、服饰设计深度交融,让色彩成为角色特质的外化表达。黄强教授强调,该剧服饰虽为“古装”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服饰”,却在混搭中暗藏非遗基因与朝代脉络:“唐俪辞的袍服兼有魏晋大袖袍的飘逸与唐代胡服大翻领的利落,其月白底色缀金色纹样的设计,正是色彩与服饰形制的完美呼应。”

非遗为骨:服饰与建景的美学共振

“一境一色”的场景设计,更让色彩与中式建筑美学共振,构建出立体的非遗美学空间。黄强教授认为,古建置景与色彩的搭配是该剧的点睛之笔:“玄幻题材的自由度让创作团队得以将不同朝代的建筑元素与色彩体系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标签。”

其中,人间场景以高饱和色调彰显烟火气:周睇楼粉、绿、金交织,如江湖世外桃源;剑王城赤、金、黄铺陈,红叶与金光渲染出辉煌史诗感。超凡之地则冷热碰撞:碧落宫冰蓝、雪白搭配冰雪元素,营造清冷孤寂的仙境;天人境金、橙、蓝等高饱和色彩绘就祥云建筑,勾勒“超玄入幻”之境。金叶寺的漫天黄叶既呼应“金”之属性,又以古朴院落衬托剧情张力,让古建的飞檐斗拱与色彩美学交融,传递出中式建筑的非遗韵味。

色彩与剧情、服饰的联动,更让非遗美学成为叙事的有机部分。黄强教授以服饰变化为例:“唐俪辞在周睇楼拜师时,服饰参考秦汉曲裾搭配丝麻质感,月白主色凸显简朴;在万窍斋宝船剧情中,转为唐代繁复款式,金色纹样增多,既贴合身份变化,也让色彩饱和度的调整自然引导观众情绪。”这种“色为心画,服如其人”的设计,让色彩、服饰与角色命运深度绑定——柳眼的玄青服饰源自敦煌壁画青金石色,呼应其乐者身份,银色纹饰暗示内心挣扎;西方桃的唐代帷帽遮纱蔽日,玄黑底色与神秘感相得益彰。

《水龙吟》以“超玄入幻”“大写意”“兼工代写”的美学原则,实现了传统色彩与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化。黄强教授评价:“它不追求服饰的朝代复原,却抓住了传统美学的核心——色彩的文化象征与技艺的非遗精髓。”这种创新既让敦煌壁画、宋代院体画、点翠工艺等传统文化借剧集热度广泛传播,打破了古偶同质化困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