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快评|草书特等奖被取消获奖资格,书法评审岂容“人情勾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3 13:31:00

11月22日,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组委会发布了关于取消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草书特等奖拟获奖资格的公告,言辞非常严厉激烈,在书法圈掀起轩然大波。

公告直指草书组评审乱象,由于网民反映强烈,根据相关人员提供的线索,大奖赛组委会成立了评审复查小组,对草书评审工作进行了调查核实。发现草书组在作品评审过程中,由于个别评委不听招呼,不守纪律,虽然签了评审纪律承诺书,却阳奉阴违,私自与部分评委串联拉票,与大奖赛“透明、公平、公正”原则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形象,造成恶劣后果。大奖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取消草书特等奖拟获奖资格。对于相关评委的恶劣行径,中国书法大厦将拒绝邀请其参加今后的任何评审活动。 组委会这番“零容忍”的表态彰显了维护赛事公信力的决心,也揭开了书法评审领域暗藏的“人情伤疤”。

作为奖金总额超600万元、首创直播评审模式的重磅赛事,“中国书法大厦杯”本是要以“透明、公平、公正”为理念,试图打破传统书法评审的封闭性,让艺术评判置于公众视野之下。但个别评委的暗箱操作,却让这场“公开评审”遭遇重创。当评审席变成拉帮结派的名利场,当作品得分可以通过人脉运作篡改,书法比赛便彻底背离了艺术本质,它不再是笔墨功力、文化修养的较量,而是人脉资源、利益关系的比拼。这种乱象不仅让单个奖项的公信力崩塌,让涉事评委颜面扫地,更像一把钝刀,割裂着书法艺术千年传承的精神内核。

书法自古便是书为心画的修行,讲究“修身修心养德”的内在追求。从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坚守,到颜真卿笔锋中的浩然正气,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从来都与品格修为共生共长。技法可通过勤学精进,德行却需以敬畏自持。评委手握艺术评判的标尺,本应是艺术底线的守护者,却利用职权搞“暗箱操作”,既违背了职业操守,更践踏了书法艺术“德艺双馨”的传统。当“人情分”压过“艺术分”,当“关系网”密过“笔墨功”,踏实练字的创作者会寒心,追名逐利的投机者会得利,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让传统书法艺术在利益侵蚀下失去生命力。

近年来,书法圈类似乱象并非个例,“以评养班、以班促评”的利益链条争议不断,“丑书”“乱书”借资本炒作登堂入室,这些都暴露出行业监管的短板与审美共识的缺失。此次“中国书法大厦杯”事件的曝光,虽如一颗炸弹投向书法圈,却也恰似一剂猛药,要求书法界同仁直面沉疴。组委会的果断处置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书法评审的公正底线不容触碰,艺术尊严不能沦为利益祭品。书法艺术的传承,既需要笔墨技法的接续,更需要清风正气的守护。要根治评审乱象,不仅需要赛事方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过程监督,更需要全体从业者重拾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唯有刮骨疗毒般清除人情勾兑的沉疴,才能让书法比赛回归艺术本真,让笔墨书香真正浸润人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