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千田万亩育秧忙 智能化育秧技术助推水稻高产高效
来源: 金山网
2025-05-22 19:41:00
“今年我们的水稻育秧和往年不一样,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对水的精细化使用,让秧苗的状态更好。”近日,随着江苏镇江夏收工作拉开帷幕,夏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被很多种植大户提上日程,其中最为关键的非水稻育秧莫属。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不少农业大户通过在秧田中用上“硬盘微喷”这一新技术,改传统秧苗水育为旱育,有效解决了制约壮秧培育的难题。
生长无忧,农户生产更省心
5月20日,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的一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内,自育秧流水线上下来的秧盘整齐堆叠,秧盘缝隙处还能看到零星窜出头来的嫩白秧苗。中心负责人凌鸿掀开遮挡的黑布后,满满的嫩白色秧苗长势喜人。“这些是叠盘暗化后长出的秧苗,别看现在是嫩白色,只要放到秧田里去,很快就会变成嫩绿色。”
在凌鸿的引领下,记者跟着走入中心外的秧田。只见秧田中一排排白色薄膜覆盖的秧盘整齐排列,秧田间的沟渠内,还配有一个个竖立的微喷头。从喷头上崭新的金属色可以看出,这些喷头都是今年新装的。“这是市农业农村局支持我们打造的项目,具体是在秧田里架设喷滴灌设施,在秧苗需要水分时,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为它们补充水分,更好地培育秧苗。”
在这片占地7亩的秧田中,凌鸿要完成1000亩的水稻育秧任务。他算了笔账,使用崭新的育苗技术后,以当下干旱天气下日均补水4次计算,亩均可节约1000元/亩。“省钱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秧苗的栽插效果。过去,秧苗在即将栽插前的一天,需要在秧田里灌水,让秧苗吸足水分,但这也会导致秧盘过软,既增加了人工运秧负荷、又降低了插秧机的作业效率和栽插质量。有了这一技术后,不但用水量精准,而且保持秧盘的性质稳定,机插效果更快更好。”
补贴精准,项目实施更安心
其实,让凌鸿点赞的这一新技术,是今年镇江市农业农村局主推的“硬盘微喷”育秧基地(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过“硬盘微喷”技术,可有效解决镇江市水稻育秧普遍存在的秧苗素质不高问题,全面提升水稻育秧和壮秧培育水平。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4月份发文实施,实施期限为2025年4月—2025年11月。已规划在丹徒区和镇江经开区建设10个育秧基地(中心)。项目面向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单一主体新建5亩以上育秧基地(中心),项目补贴要求需新购置符合标准的硬盘并安装标准化微喷设施。
业内专家表示,项目实施后,将对入选的每个基地(中心)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补助,支持基地对现有地块进行平整、翻耕、硬盘购置、微喷设备购置安装等。项目还明确要求,需要购买符合标准的育秧硬盘,且每亩达2500张以上。安装的微喷设施需符合硬盘微喷育秧相关技术要求,确保无漏喷重喷。
一位农业大户算了笔账。建设5亩左右的育秧基地,设备花销大致为7万-8万元左右,按照项目补贴标准计算,农户只需承担30%的费用,十分划算。
技术支撑,秋粮丰产更牢靠
在农业专家看来,“硬盘微喷”育秧基地(中心)建设更像是一场针对秧苗生产的把脉开方,精准施策。
“我们积极引导大户们使用‘微喷硬盘’这个新技术,改水育为旱育,提高秧苗根系的活力和盘结率,帮助农户特别是自主育秧的农业大户解决壮秧培育难、栽插以后缓苗期长的问题。”镇江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如是说。
“实施‘硬盘微喷’育秧基地(中心)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实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控减直播稻面积,提高全市育秧水平。”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东兵表示,通过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加大投入,推动项目建设,有效解决镇江市水稻育秧普遍存在的秧苗素质不高问题,全面提升水稻育秧和壮秧培育水平,为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基础。(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