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创新升级”破市场壁垒,“智造出海”绘发展新篇
来源: 中国常州网
2025-05-24 17:09:00
日前,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满载7000余台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启离岸首航,它将经马六甲海峡跨越印度洋与大西洋,最终抵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巴西的伊塔雅伊港。“深圳号”的交付使用,有效搭建了“中国智造”与世界市场的“海上桥梁”,更让“常州智造”乘上出海东风,持续扩展“海外”增量市场。
技术破局,“常州智造”加速海外“狂飙”
今年年初,常州浩万新能源科技公司近日与沙特财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5年,双方计划在利雅得共同建立电动摩托车生产基地,推动电动摩托车在中东及周边地区的普及与应用。
这是常州智造产业加速“出海”的一个缩影。
5月,随着搭载溧阳造自行式房车的轮船从上海港缓缓驶出,正式踏上了出口海外的旅程,这也是我国首次规模化出口自行式房车,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房车产业的空白,更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新竞争力。
2010年前,中国房车市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国产房车以改装为主,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国际竞争力、适应力差,而本次房车出海则是一次体系化、品牌化、产品结合先进技术输出的全新模式,是长达8年技术与人才累积的硕果。据了解,产品开发阶段即全面对标澳洲市场法规和用户需求,真正做到“设计即合规”,而非事后适配。供应链、认证、售后服务全球联动,一体化部署,确保“开箱即用,售后无忧”。
此次溧阳造自行式房车出海,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的缩影。不是单纯卖车,而是以中国智造+中国生活方式整体形象进入主流房车市场,标志着中国原厂房车开始从“产品跟随者”向“规则定义者”的角色跃迁。
溧阳房车出海的同时,另一场“出海”行动则在武进绿建区酝酿着。
4月25日,国际绿色建材集中出海项目产业对接会在武进绿建区举行,常州的绿色建材企业们,通过成立城市更新产教联合体、揭牌四大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将形成覆盖“技术研发、标准认证、人才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起“标准共建、认证共享、渠道共用”的协同机制,同时在海外36国同步布局,帮助企业突破贸易壁垒,打开国际市场,实现常州智造的“集团军”式出海。
协同创新,技术突破,是此次绿建企业们应对贸易壁垒的关键抓手。
据了解,面对国际贸易新变局,天合绿建(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常州”绿色创新中心、江苏晨光涂料等企业纷纷加入服务平台,涵盖光伏建材、智能电气、涂料化工等多个领域。
“从单打独斗到供应链协同,我们可以共享海外渠道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本;从低价竞争到标准输出,通过联合制定国际技术标准,掌握市场话语权;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共建,通过统一‘常州绿色建材’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国际认可度。”牵头企业常州登月集团董事长邓金根表示。
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武进绿建区已形成系统化出海支撑体系,此次推动国际绿色建材出海工作,绿建区将整合利用多方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降低绿色建材的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我们正在把本土制造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政企聚合力,全方位助力企业“出海”抢单
截至5月,常州企业境外投资突破110亿美元,2024年新增项目同比增长21.55%,彰显了开放型经济的强劲韧性,也离不开常州搭建数字化平台与资源,构建全球化协作网络,助力企业以政策为舵、创新为帆、合作为桨,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4月28日,常州市商务局举办企业出海专题研讨会,会议围绕政策解析、战略布局及供应链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提出企业破局海外发展策略,解析全球投资热点,分析东南亚国家投资利弊,为企业重构战略布局提供参考,探讨“常州智造”全球化通关路径。为凝聚政企合力,应对国际变局、开拓新兴市场提供务实支持,助力“常州智造”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常州各辖市区也积极作为,助力企业出海。
天宁区联合常州海关举办了重点外贸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官员政策咨询交流会。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埃及、智利、尼日利亚、加纳、尼加拉瓜等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关总署、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12名来常培训的官员进行产业及外贸政策介绍。
会上,各外贸企业与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官员进行了热烈交流,详细询问了关于农产品和化工原材料进口、纺织品贸易、新能源产能布局、制冷设备供应链推广及场景应用等具体合作事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官员也对本国的产业优势、贸易需求和进出口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
这次会议为天宁区内外经贸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搭建了交流平台,并进一步以此为契机,整合各方资源,助力区内外经贸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
而在溧阳举办中意智能装备产业合作推介会上,聚焦“2+2+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通过搭建“政府+园区+企业”三级对话平台,推动中意两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合作体系。
据了解,溧阳已构建完整度达97%的动力电池县域产业集群,集聚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同步布局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新赛道,并推出助企“出海”服务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构建跨境分仓、法律、人才等全生态支持体系
“多式联运”,守护智造出海“生命线”
近日,5辆装载移动变电站的“巨无霸”运输车队从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鸣笛启程,企业负责人看着顺利驶离的车队感慨道。这批移动变电站在7日晚间抵达出海港口,将运往沙特阿拉伯,为当地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能源保障。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在当下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只有构建畅通无阻的物流网络,才能为常州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强大助力,全力推动“常州智造”走向世界。
4月10日凌晨,一列满载“常州制造”的X8627次多式联运班列从常州站东货场鸣笛启程,25小时后将抵达广东省佛山市官窑站。这是继常州至石龙线路后,常州至珠三角地区间的第二条多式联运快速班列。
常州至官窑多式联运班列时速120公里,具有运输时效快、服务灵活、价格贴近市场等优势,能持续提升常州及周边企业货物发运效能。为确保班列稳定开行,铁路部门积极协调、精心组织,优先调配车辆、优先装车、优先挂运,让客户实现一次提报,全程服务。同时,班列采用市场化定价策略,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截至目前,常州已形成覆盖重庆、四川、云南、广东、广西、东北三省、青海、西藏等省份重点城市之间的多式联运快速班列网络。
此外,为加快推动常州多式联运发展,更好地畅通外贸集装箱物流运输通道,加快河海联运业务提档升级,常州物流产业集团还推出了由常州东港直达上海港的“常申快航”河海联运产品。依托常州东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和上海港的优质资源,可以实现外贸集装箱28小时从常州直达外高桥港、36小时直达洋山港。
同时,智慧新能源“车船云”一体化公水联运项目试点也在溧阳港同步启动。项目以创新中心旗下孵化项目易航装备的“易航蓝天-120箱新能源混合动力河海直达集装箱船”以及“易搜艘”综合智慧多式联运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基础,有效提升以溧阳港为中心的物流运输效率,为常州智造出海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