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丨关税大限将至 欧盟能“挺住”吗?
来源: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2025-07-05 09:23:00
眼看美国政府“对等关税”90天缓征期即将于7月9日结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3日表示,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准备好”与美国在9日前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但如果谈判失败,欧盟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以保护欧洲经济。
“我们将在必要时捍卫欧洲利益。所有应对手段都在考虑之中。”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2日在希腊雅典出席活动时强调,欧盟必须与美国通过谈判解决关税问题,为此欧盟必须团结一致,不应惧怕美国政府的关税,而应以自己的关税进行反击。
欧盟采取更强硬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他无意延长即将于7月9日结束的“对等关税”90天缓征期。临近最后期限前,美国政府将发函通知相关国家和地区:除非与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否则美国针对它们的贸易惩罚措施将生效。
具体到欧盟,特朗普威胁称,如果在最后期限前美欧贸易谈判没有取得突破,他将对欧盟所有商品征收50%的关税。
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欧盟目前被美方加征的关税除了“对等关税”缓征期间10%的“基准关税”外,还有25%的汽车关税和50%的钢铝关税。目前美国对欧关税覆盖了3800亿欧元的商品,约占欧盟对美出口的70%。同时,美国正考虑将对欧盟关税进一步扩大到木材、航空零部件、药品、芯片和关键矿产等领域。
目前,美国主要西方贸易伙伴中的英国已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加拿大也为推进对美谈判忍痛取消了数字服务税,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能否“挺住”,正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目前,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正在华盛顿与美方贸易代表进行磋商,试图达成协议。
不过在华盛顿盛德律师事务所贸易律师泰德·墨菲看来,“欧盟把这当作一场贸易谈判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在美国眼里,这似乎是就(欧盟向美国的)投降条款进行谈判”。
从美国的所作所为来看,泰德·墨菲的说法并不夸张。
虽然欧盟一直表示希望通过谈判与美国达成一份“双赢”的贸易协议,但在谈判过程中,美国政府却“幺蛾子”不断:
据欧方说,美国已向欧盟表示,最有可能达成的是类似美英达成的分阶段贸易协议,在谈判继续进行期间保留一些关税。
随着7月9日最后期限临近,欧盟成员国政府对美谈判立场趋于强硬,已要求赴美的谢夫乔维奇采取更强硬立场,主张任何协议都必须包括从7月9日起降低目前美国对大部分欧盟出口商品征收的10%基准关税,同时要求降低较高的(钢铝、汽车等)行业关税。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欧盟愿意与美国达成一项“略微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安排,接受美方对大部分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但希望美方在制药、酒精、半导体和商用飞机等关键领域实行较低税率。
欧盟还在推动美方设定配额或给予豁免,以实质性降低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25%的关税,以及对钢铁和铝50%的高关税。
但同时,针对美国多次指责欧盟的数字立法“不公平”、要求欧盟放宽对美国科技巨头监管的立场,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托马斯·雷尼尔日前强调,欧盟《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不在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议题之列。
雷尼尔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非常清楚地表示,欧盟的主权决策和立法不在谈判桌上,欧盟不会更改包括数字立法在内的法律。
“‘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会导致双方皆输”
彭博社报道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在7月9日之前达成一项临时协议,以允许谈判在最后期限之后继续进行,但欧盟也在准备应对对策。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称:“我们正在全面、深入地参与谈判——通过谈判达成互利的解决方案仍然是我们的首选结果”,但“如果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所有的手段和选择都将留在桌面上。”
知情人士说,有官员列出了美欧关税谈判的四种可能结果:一是达成一项虽不完全对等但可接受的协议;二是达成一项欧盟难以接受的美方方案;三是延长谈判期限;四是特朗普政府退出谈判并加征关税。若出现最后一种情况,欧盟可能将采取全面反制措施。
欧盟一直在准备的应对措施包括:
在积极准备反制措施的同时,欧盟还在加速推进与亚洲等地区的自由贸易谈判。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委员谢夫乔维奇日前表示,欧盟正加快与多个亚洲国家的谈判,并认为今年将能够与印度、印尼和阿联酋达成自贸协定。他同时提到了与马来西亚在此问题上的进展以及与澳大利亚的密集接触。
另外,继去年底与南美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南方共同市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欧盟还考虑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强化合作。
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看来,遵循传统谈判策略的时代已经结束。为此,她提出一个构想:欧盟27个成员国可以与亚洲主导的CPTPP的12个成员国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新的全球贸易倡议。
冯德莱恩的想法赢得了包括德国总理默茨在内的多国领导人的支持。
波兰总理图斯克说,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美国是欧洲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需要采取与这个伙伴相似的手段。”
《政治报》刊文指出,特朗普在贸易谈判中“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的策略让即使是友好的外国政府也难以达成协议。
以印度为例,它是最早一批与美国展开贸易谈判的国家之一,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本应是特朗普总统4月初向数十个贸易伙伴发起“对等关税”攻势后取得的首批成果之一,但是由于特朗普政府要求在印度降低贸易壁垒的同时美国只放弃部分新征关税作为回报,所以正式签署协议仍困难重重。
印度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克巴鲁丁直言:“没有什么比政府被外国领导人霸凌的说法更能激怒印度人的。本来是双赢的贸易协议现在有可能被反对者描绘成‘进贡’,而非伙伴关系。”
文章指出,美国没有理解或者根本不在乎贸易伙伴的国内政治会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谈判,而这些政治因素最终可能压倒美国所能施加的经济威胁。
正如文章标题所说,特朗普不让其他国家在贸易谈判中“取得胜利”的做法可能导致双方皆输。
素材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尚娟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蔡耀远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