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看法规“过堂”
6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过新闻媒体发出公告,征集旁听人员。根据要求,凡年满十八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江苏居住或者工作的公民均可报名,有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情形的除外。
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15位公民走进会场。他们中有教师、律师、公务员,也有企业职工、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退休职工,涵盖面十分广泛。

15人报名想法各不相同。长期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教学研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师赖静萍想跳出书本参加政治实践,观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运行。对一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淮阴区马头镇双闸村党总支书记黄凯以往只从新闻媒体了解到一个结果,这次则零距离体验了整个过程。

28日上午,公民走进会场旁听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本次会议有了全面了解。会议议程中,既有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决算工作,也有民营经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法规草案的审议,还有直接事关民生福祉的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监督、省基层卫生条例执法检查情况,均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
“看‘苏超’和这次旁听,有个很关键的契合点叫亲切。”常州辟谣联盟负责人、新北区新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秘书长金沁感慨道。

下午是第一次分组审议,讨论很热烈,每个议题都有人带头做重点发言,有人从旁补充,许多发言明显经过了前期调研和积极准备——这不是专门做给旁听人员看的,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对开好会提出了12条具体要求,开会发言提质就是其中之一。

旁听公民不能发言,却有颇多感慨。“从文本起草、征求意见到本次会议现场审议,我清晰地看到每一项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法规,其背后都包含了深入基层的调研、广泛听取各行各业的意见、公开透明的公民意见征求。特别是各位委员在审议时,不仅立足于专业角度,还站在了全省乃至全国高度进行了深入探讨。”黄凯说。
“这部法规与我有关”
会议早早公布了议程,旁听公民也有备而来,每人都在书面建议和座谈中留下了对相关议题的看法。
作为最年轻的旁听公民,生于1998年的王梓珲十分关注江苏的发展,他期望在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中列入引导、鼓励和支持条款,激发江苏民营企业发展新业态的闯劲和干劲。来自民营企业扬州璇扬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顾小兵,十分关注营商环境优化。这次会议重要议程就有审议江苏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法规。“希望能建立更精准的对企业需求的对接机制,让政策的红利更快更直接地抵达市场主体。”顾小兵说。

多年从事舆情工作的金沁注意到,去年以来省内外涉企网络侵权事件多发,为此建议强化多方共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左美悦主要办理劳动法领域的案件,她建议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上强化对企业的法律刚性约束,压实政府监管责任,并构建企业合规引导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在会前民意征集中收获大量意见建议。来自传统农业村的黄凯也十分关注。“条例与村里正蓬勃发展的豆制品产业直接相关。这为我们这样的小型农产品加工主体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规范和更加强悍的法律保障。在条例指导下,我们也更有机会赢得市场的信任、提升品牌的附加值。”他期待,新法规出台后,能通过简易图册形式进行宣传,并对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旁听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立即举行座谈会,认真听取公民上述意见建议并逐一回应,不能办理的也诚恳说明。比如对已经退休的海安泰隆商场原负责人潘绍丽对省妇女权益保护条例的修改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这并非省级人大立法权限,但会积极向上反映。
“希望让更多人走进民主课堂”
旁听期间,旁听公民到南京宪法公园,参观“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争相在互动相机前留下模拟选民投票的打卡照。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去年为庆祝江苏省人大成立70周年打造的永久性展陈,系统生动展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江苏运行,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实践。“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公开透明的审议、每一项惠及民生的决策、每一次倾听民意的实践中,本次会议让我深刻感受到,省人大常委会不仅是立法监督的权力机关,更是联通民意凝聚共识的民主课堂。”左美悦感慨道。
“书本上再系统的学习,也并不能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王梓珲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旁听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赖静萍也建议,设立高校师生旁听日,让学生走出课堂或让人大走进高校,增强公民对制度的认同感。

这次旁听活动,是去年底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公民、外国友人旁听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办法》后的又一具体行动。今年初的省人代会上,已有19位公民首次应邀进入大会堂,与7位外国友人一同旁听开幕会。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办主任卢福纯表示,将总结实践经验,有序扩大参与面,让全省广大公民更好了解人大工作、支持人大工作、参与人大工作,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大各项工作能够建立在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摄影 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