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无问西东:英语绝句写江苏 | 美国诗人在南京乌衣巷口写了一首诗

来源: 现代+

2025-08-05 20:41:00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夏日黄昏,几声抑扬顿挫的吟诵,轻轻敲打着南京乌衣巷的青石板。街巷的喧哗,在那一刻融进古典的诗意里。

2025年盛夏,美国汉学家、江苏文学驻留计划驻留嘉宾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以吟诵唐人绝句的方式致敬中华文化,开启了他的江苏之行。石江山精通汉诗格律,多年来致力于在美国推广英语绝句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此番江苏之行,他给自己定了目标——为古城南京、扬州、苏州写几首英语绝句。在他看来,绝句写作绝不仅是文学创作,也是人们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

跟随石江山的脚步,现代快报记者踏上了奇妙的跨文化之旅。

 石江山在南京城墙博物馆

石江山:我用英语绝句写江苏

石江山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现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国际学院院长,兼具诗人、翻译家和学术期刊主编等多重身份。今年50岁的他,与中国文化已经结缘40多年。

“我父亲是中国文化的粉丝,童年时期,我就看到家里有《道德经》《庄子》这样的书,对它们很感兴趣。”受父亲的影响,石江山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并走上了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术道路。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当代作家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还联合发起创办了著名的纽曼华语文学奖。近年来,他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向美国的中小学生推广绝句教学。用英语写绝句,这件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石江山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英语和汉语其实非常像,它们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特征都很像。八年前,我发现英语中有平仄,这个发现让我意识到,对一个讲英语母语的人来说,即使不学汉语古诗的格律、平仄,也可以用最简单的英语单音节单词,写出绝句。”

带着这样的理念,石江山开始向美国的中小学生推广绝句文化,在他生活的俄克拉荷马州,他教过的学生已经超过千人。而在俄克拉荷马州之外,参加英语绝句大赛的人数,已经过万,甚至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他的绝句教学也引起了人们学习的兴趣。

无问西东,文明互鉴。在石江山的影响和带动下,绝句创作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知道的文化纽带。这一回,他要用英语绝句写江苏。

走读南京:明城墙、夫子庙、牛首山都是好诗

南京是石江山江苏文学驻留计划的第一站,他走读了明城墙、夫子庙、牛首山等文化地标,寻找英语绝句创作的灵感。

 石江山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展柜前驻足

在夫子庙地区,石江山特意提出要去参观中国科举博物馆,他说:“据我所知,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和科举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诗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诗歌是他们的考试作品,也展示他们的抱负和理想。直到今天,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我们还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或者音乐、舞蹈、绘画等。”

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让石江山流连忘返,他一边走一边用手轻轻打着节拍,吟诵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夕阳斜”的“斜”,他用古音“xiá”吟唱出来,余韵悠长。几遍《乌衣巷》吟过,一首同名英语绝句,已经在石江山心中写成。

石江山总是随身携带着心爱的诗歌本子,他相信灵感会不期而至,他随时要捕捉它们。为他提供灵感的,有文化地标的诗意名称,有夏天乌衣巷的雨滴和气息,还有一路上遇到的植物、阳光、空气和周围的一切。

在南京老城南的中华门瓮城前,石江山指着一株生长在城墙缝隙间的小草,反复询问工作人员:“这个我可以摘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小心翼翼地摘下小草,夹进随身携带的本子。他相信,在某一天的某一刻,那棵凝聚着天地精华的植物,一定会把完美的字眼带到他跟前。他要做的,就是恰当地组合它们,把一个一个字连缀成一首和南京有关的英语绝句。

 无问西东·诗韵和鸣:2025江苏文学驻留计划诗人圆桌论坛

以诗会友:江苏诗歌与世界和鸣

江苏文学驻留计划是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的子项目,旨在邀请海外汉学家、作家、翻译家来江苏驻留,深入了解江苏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当代发展成果,创作具有江苏特征的驻地作品,促进江苏地域文化国际传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为江苏文学驻留计划首期驻留嘉宾,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总结,石江山计划推出一本新书,内容是以江苏文化地标为创意源头,教会读者用英语写绝句。驻留南京期间,石江山以诗会友,与江苏诗人胡弦、马铃薯兄弟,艺术史学者、美术评论家西思翎(Jan Laurens Siesling)开展“无问西东·诗韵和鸣:2025江苏文学驻留计划诗人圆桌论坛”。对谈围绕当代中国诗歌的世界性、英语绝句写作将如何影响英语自身的发展等话题展开。

圆桌论坛上,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第四期新书、胡弦诗集《定风波》及其译本,引起了嘉宾的一致关注。《定风波》收录了胡弦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分为“失而复得的花园”“反复出现的奇迹”“镂空的音乐”“世界的尽头”“孤峰的致意”五辑,既有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又有向历史、现实敞开的视野,展现出诗人从个体经验入手,对历史与文化的洞察、思考、探究。

无论是《定风波》以新诗形式对诗性传统的延续,还是英语绝句对英语语法范式的挑战,在对谈嘉宾看来,都是诗歌与世界产生连接的有效方式。

 石江山在南京师范大学讲授英语绝句

自然之歌:东方最美校园里的英语绝句课

驻留南京期间,石江山走进被誉为“东方最美校园”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从校园里的草木和“泥蜂舍”的昆虫身上寻找创作绝句的灵感。

 石江山与朱赢椿交流

“泥蜂舍”是著名设计师朱赢椿的作品,是一个用砂石垒成的与大地同色、形似泥蜂巢的空间,灵感源于泥蜂废弃的巢穴,实际则是一座半地下室艺术空间。铜泥蜂在筑巢、铁蜣螂在滚粪球,繁忙闹市区的校园里,设计师用理念筑起了一个安静的空间,而在不经意的角落里,时时刻刻都有新来的虫子居民们在置业安家。这座幽静的暑期校园,石江山并不陌生,去年暑假他就已经造访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吸引着他,时隔一年之后,又一次来了。他与朱赢椿围绕“诗歌”“艺术”“自然”几个关键词进行对话。

 石江山在英语绝句课上使用的象牌,通过推敲组合就可以写出合乎平仄的英语绝句

从户外走进室内,石江山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自然诗歌课。他精心设计的教学用具“象牌”里,就有“蜂”这个字,还有“梅”“芽”“雪”“玫”“林”“润”“薄”……每一个字都对应着意思相同的单音节英文单词。在石江山的指导下,参与者使用汉语绝句的创作规则,对英文单词进行组合。在对字词的反复推敲中,不知不觉,一句诗就写出来了。

石江山相信,创作英语绝句的过程,是在与古老的智慧对话,也是与当下和未来对话。他说,绝句与英语的传统诗歌或者日本的俳句等古典诗词都不一样,他相信中国绝句是沟通天人的一种特殊结构,有着无可比拟的诗歌意义,“写绝句让人在喧闹中获得沉静的力量,让人与人、与自然、与世界产生更有意义的连接。”

他要做的,就是从诗意江苏出发,教更多的人去获得这种沉静的力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通讯员 白立业 文/摄 后期 刘赟

点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