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勇争先】新自然经济改革践行者:南京的这家动物园逆袭成“顶流”
来源: 荔枝新闻中心
2025-08-09 20:25:00
提到南京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旅游景区,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一定榜上有名。这座坐落在南京城北快30年的老牌动物园,近年来网络热度不断增加,接待量屡创新高,赢得口碑和流量的“双丰收”。它是如何做到的?
湖南游客王可涵、吴晓雪说:“我们来南京只有一天,专门来到红山森林动物园,都没去别的地方。”
这个暑假,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日均游客量超过1.5万,外地游客占到近八成,成为南京旅游的必打卡点之一。
红山的魅力在哪里?走在红山动物园里,与传统印象里的动物园不太一样,动物不再被分类“圈养”在铁笼子里,而是在还原的野生环境里展示天性。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食草片区副主管张藐说:“小熊猫在树上采食嫩叶,小麂在林中穿梭,鸬鹚在水中捕鱼……我们希望游客能看到动物的健康自然生活状态,我们也希望动物有充足的躲藏空间,因为每个动物都需要安全距离。”
“一切以动物为先”,这是红山动物园在应对传统动物园转型发展中给出的选择。改造老旧场馆、取消动物表演和付费投喂、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破题”之举,树立起行业标杆,形成了从传统动物园向现代生命教育平台转型的破局之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社会对动物保护的态度。
游客俞刘浩说:“看着这些动物都非常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得到了放松,人和动物可以得到很好的和谐相处。”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保护投入增加带来经营压力增大。2020年,一场关于动物园如何生存的网络直播“出圈”,再次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动物园负责人提到,会有一波旅游的报复性反弹,可是我等了三个多月,还没有多少人来报复我。未来动物园如何生存下去,让我很焦虑……
过去主要靠门票收入的动物园该怎样抓住机遇?红山动物园不等不靠,率先投身市场和网络洪流,再次果断地进行改革。饲养员化身“主播”,对着直播镜头讲述日常故事。赋予每只动物独特的个性,打造出“杜杜”等人气角色。策划“动物爱心认养计划”等活动,集聚大批“铁粉”,形成了口碑传播的强大效应。和各大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文创产品,持续扩大动物园的IP影响力。
游客朱珠说:“我们刚才从高黎贡展区过来,到这边看到更多的延伸产品,觉得蛮有意思的。”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森灵野集”项目主管杜颖说:“我们现在开发了二十几种产品,比如说高黎贡的咖啡、唐家河的蜂蜜,聚焦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给当地的农民也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不久后,红山动物园的非洲区、四川唐家河展区等将陆续上新,为野生动物保护和教育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说:“我们不断地更新自己固有的认知和理念,越来越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落地一些应用场景,策划了很多非常温馨的、有感染力的、有亲和力的寓教于乐活动,建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知,倡导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来支持参与整个国家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如今,红山动物园已成为展示南京城市温度的最佳载体之一,260种、3000余只野生动物在这里自在生活,年吸引游客近800万人次,30岁以下超过六成,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新自然经济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认定的动物园。
记者手记:舍得方能长红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成功转型,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发展的破与立,价值追求的舍与得。转型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重构价值创造逻辑,红山动物园没有因发展困境而“急功近利”,而是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实现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支撑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城市标识度的文化IP和消费新场景,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例证,为城市文旅升级与生态价值转化探索了可借鉴的经验。
记者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罗聪懿 龚俊杰 何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