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请回答】荔枝理论:感知生态“蝶变”,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崭新篇章
来源: 荔枝新闻
2025-08-12 08:06:00
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浙江安吉,“石头经济”被绿色经济取代,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到675.57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昔日砂石荒滩,历经修复,变身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连片产区;福建三明,铁皮石斛、金线莲、多花黄精、红菇进入成熟期,每年能带来产值超1亿元……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留住绿水青山,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绿色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站在新的历史时间节点上,感知生态“蝶变”,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金山银山,必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浙江安吉开山采矿,群山间遍布着70多处矿区和水泥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理念一变天地宽。如今,20年过去,高污染高排放的化工厂不见了,变身零碳乡村图书馆和展览馆,全年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一个村庄的变化,折射一个国家的变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从安吉走向全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今天的中国,人们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伤痕,用一条条生态红线守护自然,把绿色转型深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正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无论是在12个地区开展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还是300多条生态旅游路线带来超万亿的市场活力……放眼广袤神州大地,葱郁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变成一个个流动的生态产品,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前进的道路上,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必将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经济社会前行的脚步中、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感知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动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道理更加深入人心。面向未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多“点绿成金”的新奇迹,汇聚起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