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两山”理念·江苏实践|从“临江不见江”到“拥江又亲江”,南通编织贯通江海的生态锦绣

来源: 交汇点新闻

2025-08-17 16:54:00

  “看,有好几对新人在拍婚纱照!”8月13日傍晚,夕阳余晖映照着长江,长江南通段新开港闸附近沿江绿地访客“扎堆”,老洪港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马继炜举起手机,定格江畔的幸福瞬间。

  “脚下这片绿地,当年哪有一丝绿意?”马继炜感慨。他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的,是一部长江生态蝶变“纪录片”。

  

 

  马继炜刚到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老洪港管理区工作时,空气里弥漫的是刺鼻的硫磺味,耳畔轰鸣的是机器的喧嚣,构成了典型的“工业锈带”。他翻出一张旧照片指向脚下,照片上厂房鳞次栉比、道路泥泞不堪:“看,就是这里,一点也认不出来了吧?”

  目光北移,眼前便是长江支流长洪河。“曾经,这里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丢弃,港口、工厂、居民区混杂,环境糟透了。”马继炜颇为感慨,“就这么一条支流,清理出54艘各类船只,取缔了18家散乱污小作坊。”

  转折始于2016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采取关停取缔、限期搬迁、停产整治等措施,对“散乱污”企业实施“两断三清”。

  2018年,南通市区段狼山港区的集装箱作业区整体搬迁至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区,2019年又全力推进狼山港务分公司、江海港务分公司搬迁工作,原有2626米生产岸线、1980亩陆域土地腾出后,将重新调整为生活型、生态型岸线。

  行动雷厉风行,却也伴随着阵痛。老港口人老陈回忆道,当时他认为是断了他们的“生路”。“环保搞这么好,能当饭吃?”“经济要滑坡了!”类似的质疑声不断涌现。

  

 

  面对质疑,南通人展现出非凡定力和远见。区域内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拆除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退出沿江港口货运功能、腾出并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光“破”不够,更要“立”。2016年至2018年,南通市累计投入超过86亿元,成功新增31.4万亩成片造林面积,使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约43.3%。当晨光漫过狼山的轮廓,成片的绿植顺着山势铺展,远处江面泛着粼粼波光。

  从昔日的“临江不见江”到今天的“拥江又亲江”,变化翻天覆地。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视察,称赞这里发生的“沧桑巨变”。

  2021年以来,南通进一步编织贯通江海的生态锦绣,大力开展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和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430公里贯通江海可车览、可骑行、可漫步的生态廊道,带动江岸整体面貌焕新和功能重塑。

  记者跟着马继炜顺着骑行步道,沿江一路向西,五座青山映入眼帘。军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2016年以来,军山区域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盛夏时节,军山生态岛试验区像是一块天然翡翠,镶嵌在长江北岸。

  “生态岛”并不是真正的岛,而是南通探索生态保护的“试验田”,通过科学、积极、适度人工干预,提供适合生物栖息、繁衍、迁徙的良好生境。“以前是种植树木,现在主要工作是保护、养护。”负责生态岛修复实施的南通狼山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局局长环松涛介绍。

  从“种”到“养”,一字之变,生态巨变。布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点,安装长江江豚声学监测设备,编撰《植物图谱》《鸟类图谱》,启动“江豚湾”保护与开发项目……而今,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保护工作逐步从“一条江”“一段岸”整治等宏观层面,向“一棵树”“一只鸟”保护等微观层面深化,用“绣花功夫”精绘“沧桑巨变”新图景。

  消失多年的江豚频频出现,难得一见的寿带鸟被观鸟爱好者摄入镜头……江还是那条江,但两岸悄然换了风景。

  打小居住在江边的居民吴湛目睹江畔的沧桑巨变。2018年6月,老吴与280多户临江村民拿到江畔小区临江家园的新房钥匙。“空气通透了,河水变清了,推开窗就能欣赏长江美景。”如今住在“江景房”小区的他每天都能尽览五山风光。

  而当初满腹疑虑的老陈,现在也加入南通摄影协会,时不时约上三两好友,在江边散散步拍拍照,“以前觉得环保是‘虚’的,现在才懂,这空气、这江水、这满眼的绿,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千金不换啊!”

  绿水青山“颜值”重现,生物多样性愈发彰显。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南通全市物种数量较2019年增加475种,仅去年以来就增加194种。

  生态“颜值”实实在在转化成发展“价值”。2019年11月22日,通海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提前完成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目标,实现南通集装箱港口发展史上“开港首年破百万”的跨越式发展。今年上半年,南通通海港口完成81.96万TEU,完成年度计划的51.23%,港口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关停的是落后产能,腾出的是高质量发展空间。沿江生态景观带催生了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

  五山滨江片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实现机制,有序嵌入文旅功能,布置五山自然科普馆、军山气象台、赵绘沈绣之楼等主题展馆和文旅项目,开展长三角轮滑马拉松、滨江啤酒节等活动160多场次。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旅游人数约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元。

  绿水青山还成了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环境优美、区位独特、风清气正,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上海交大博士马庆溪是狼山管理办景区管理局副局长,也是一名“新南通人”,他的话代表了众多被“大美南通”吸引而来的人才的心声。

  滚滚江水,浩荡东流入海,两岸美景,让人应接不暇。践行“两山”理念,南通把滨江片区改造成“城市会客厅”,让“绿色走廊”与大江风光相得益彰,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充分享受生态红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威程 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