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熊猫,如何从惊艳到经典?
来源: 人民网
2025-09-13 15:49:00
一只圆滚滚的金熊猫拍了拍你,向你说“嗨”。
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在成都举行,以“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为主题,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金熊猫盛典、金熊猫之夜等活动,邀您赴一场光影之约。
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的中国国宝——大熊猫,是这个星球上的“元老级”居民。这群主要定居在四川的“滚滚”,不仅靠萌值吃饭,更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作为一项以影视为载体,以大熊猫为文化符号的国际影视文化大奖,已经来到第二届的金熊猫奖,也走出了一条从惊艳走向经典的跃迁之路。
一
从惊艳到经典,是从颜值到价值的多重选择。
在光影的世界里,颜值从不是虚无的。无论是视觉效果的震撼,还是技术层面的突破,“颜值”常常能够在一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打动观众的心。
金熊猫奖的“颜值”相当惊艳。4K修复后的经典影片在大屏幕重映,是一种“颜值”;从《海上钢琴师》融入东方意境,到《国色芳华》一展唐风美学,重映的和新提名的影片,各有各的美学,也是“颜值”;金熊猫盛典舞台融入“四川竹林”意境、获奖证书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为灵感来源,是“颜值”;于秦皇湖畔的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天府之檐”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盛典,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城市生活美学与公园城市的独特魅力碰撞,同样是“颜值”。此外,作为一个以影视为载体、以大熊猫为文化符号的国际影视文化大奖,征集作品中国外作品占73.2%、近半评委来自海外,这样的国际性,也是金熊猫的“颜值”。由内而外的“颜值”与金熊猫奖的星光璀璨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金熊猫奖的“惊艳亮相”。
如果颜值是惊鸿一瞥,那么品质与价值,才能让影视作品回味无穷、历久弥新,在岁月的长河中经久不衰。一个更国际范、更全面、更专业的金熊猫奖,品质与价值,是立足于光影世界的根本。
金熊猫奖的品质和价值,经得起考验。专业性是金熊猫奖的“品质担当”——金熊猫奖的评选,无论是入选作品还是评委,都是行业翘楚;无论是艺术创新、技术突破还是人文表达,都体现“含金量”。权威性是金熊猫奖的“价值担当”——国内外著名影视从业者组成评委会,中国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担当评委会主席。正如陈凯歌所言,他注意到,金熊猫奖评审不论国别、不论流派,只以作品本身说话,“更加突出价值理念、更加坚持审美标准、更加强调艺术呈现”也成为第二届金熊猫奖的评审标准。
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作品在屏幕上交织成星河,那些关于人性、生存、文明的思考,终将照亮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
从惊艳到经典,是科技与人文的双向赋能。
《奥本海默》中通过科技手段模拟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震撼视觉效果,《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经由粒子水墨技术打造完美国风世界……从科技创新带来的惊艳视效,到人文经典的永久定格,众多入围第二届金熊猫奖的影视作品,展示出科技赋能为当今影视创作开启的全新想象空间。运用影视工业前沿技术,探索表达创新,也构成了金熊猫奖从惊艳到经典的一个重要侧面。
诉诸视听与思考的影视作品,让科技含量更容易被看见。摄像、收音、剪辑、场景营造……从胶片时代到AI时代,科技进步以一种习焉不察的态势改变着影视工业的各个环节。国产动画片《雄狮少年2》呈现出的拳拳到肉的打击感、皮肤汗水的反光、肌肉的运动细节等效果背后,是全片超4亿核小时的渲染量;法国动画片《超越迷雾》中,用数字技术还原出未来冰岛广阔土地,让人仿佛能够呼吸一样的清冷空气……这些作品经由金熊猫奖的舞台被全球的观众看见,也让充满想象力的个性化影视表达方式,逐渐成为全世界影视制作中能够共同分享的创新语言。
当影视文化产品纷纷技术狂飙的时候,金熊猫奖提醒我们人文内涵永远是影视作品的核心。AI写作剧本、AI操刀剪辑、AI设计形象……伴随人工智能全面介入影视工业,一个全然未经训练的技术“小白”,也可能经由一连串的指令完成一段影视作品创作。人人都是导演、制作人的年代,影视产业链上原有的各类分工均面临各自的重构挑战乃至生存危机。但金熊猫奖,无论是提名名单,还是参会嘉宾们的言谈交流,都传递出一个重要的行业共识:技术进步固然影响深远,但故事的内核永远是影视作品温度的来源。
从130年的世界电影发展历史看科技的发展,往往意味着影视制作与影视表达的巨大跃迁。但金熊猫奖也让人们注意到,影视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是无意义的技术“炫富”,更重要的是用更便捷更高效更畅通的影视技术,去观照这个世界上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里人们的悲欢喜乐,去拼接起更为宏大与完善的人类生活图景。
三
从惊艳到经典,是从本土到世界的文明交响。
用另一种答案的文化力量,展现世界多样性。打开第二届金熊猫奖提名名单和第一届获奖名单,这些来自全球的作品拒绝复制粘贴式创作,风格迥异,层次丰富,拉满地域风情。它们跨越语言和背景,见证影像作为“共通语言”的魅力。恰如第二届金熊猫奖初评评委江平所言,中外创作者以影像为笔,让不同文化在光影中相遇共鸣,彰显金熊猫奖的国际视野与包容胸怀。在这份共绘的“文明图景”里,地域,成为世界鲜活的图标。
本土的故事,藏着最顶流的共情。当方言变成全球梗,本土是人类情感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届金熊猫奖提名作品《贝茨先生诉邮局》聚焦受害者群体通过法律诉讼维权,《山花烂漫时》讲述了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将一生奉献给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当不同的地域风情交相辉映,那些鲜活的情感,那些血肉之躯,跨越山海,成为击中泪点的温柔。
联通世界的,往往不是那些宏大的远方,而是细微鲜明的乡愁。提名第二届金熊猫奖动画片单元最佳动画片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雄狮少年2》,以及获得第一届金熊猫奖动画片单元最佳动画片奖的《中国奇谭》,让中国气派的动画审美,闯入世界视野。无论是《中国奇谭》让观众在诡谲绚丽的视觉奇观中实现自我观照与精神漫游,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都是打动人的点。当审美越多元,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
“初见十分惊艳,重逢已成经典”。当我们凝视金熊猫奖,看到的不是一个奖,而是透过影视作品看民族风情,看世界万千,在无差别的情感共鸣里,跨越山海,读懂彼此。扎根本土、扎根真实,以惊艳画面和经典故事凝聚出“厚度”,拓展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广度”与“深度”,或许,这就是金熊猫奖金子般的深情。
来源:天府新视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