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青春华章│江苏南京:“苏超”激活消费新链,一球踢火一座城

来源: 紫金山新闻

2025-10-20 18:35:00

  10月18日晚,南京奥体中心61565名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南京队遗憾无缘决赛,结束了历时160天的“苏超”征程。从初夏以来,这场以足球为名的城市狂欢,不仅见证了“南京蓝”的热血拼搏,更催生出“一场球带火一座城”的创新实践。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在南京,“苏超”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纽带,深度融合夜经济、文旅、商业、展会及国际资源,构建起“看赛事、喝啤酒、品美食、逛夜市、购好物、享服务”的全域消费生态。一张小小的足球票根串联起餐饮、文旅、零售的消费链条,绿茵场上的每一滴汗水,观众台上的每一声呐喊,都化作城市经济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

  

  第二现场“强引擎”,单日最高带动超10亿元销售额 

  赛场内“一票难求”,赛场外同样热闹非凡。在街区、商圈,由一块块超大屏、特色集市、互动场景打造的第二现场人潮涌动。

  10月18日晚,南京迎来一场降温,但随着“苏超”半决赛的举行,整个城市的消费市场却是一片火热。支付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当天全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实现交易金额7.8亿元,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5.4%。商务部门监测的重点商场百货类企业、住宿餐饮类企业客流量环比分别增长8.1%、10.3%。

  “苏超”不仅点燃了球迷的观赛热情,更点燃了城市的消费引擎。

  “虽然我一场比赛的票都没抢到,但是每场比赛都没落下。从7月份起,我们全家都会到‘第二现场’去看球。”市民徐先生是足球迷,“苏超”开赛后,全家都爱上了足球。“我们去过新街口的新百、河西金鹰、百家湖、银杏里街区等很多个‘第二现场’,每场球赛的直播点都坐满了人。”徐先生告诉记者,每个有赛事的周末,他们都会出去逛逛,看球、逛街、家人聚餐一样都不耽误。很多“第二现场”还会举办市集、运动互动等活动,又好逛又好玩。

  

  每到比赛周,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就会变成欢乐的海洋。从与夏天最搭的啤酒龙虾,到每场比赛客场城市的特色美食,从南京乡味和非遗作品到“苏超”潮流文创,作为首批官方认证的“南京球迷集聚区”,这里每周都会给球迷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国庆中秋假期南京队主场比赛当日,银杏里街区消费额较日常增长约22%。

  “夜经济是赛事消费的核心承接载体,围绕球迷‘日间逛、夜间嗨’的需求,南京升级传统夜消费载体,在多个‘第二现场’点位叠加开展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观赛客流提供丰富体验,激发消费热情。”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赛事期间,消费市场的客流、销售额实现明显增长。赛事期间,重点点位营业额最高较平日提升超100%,单日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最高交易金额突破10亿元。

  票根变“黄金通行证”,赛场热度激活全域消费场景 

  “为了看‘苏超’来到南京,看场球变成六天五夜的深度游。”国庆中秋假期,来自河南的游客陈先生一家在南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除了看球赛,一家人逛了南京的景点、商圈和博物馆,品尝了南京美食,晚间还逛了熙南里灯市。

  这种“赛事+文旅”的组合消费,为南京带来了人气和消费。国庆中秋假期前7天,全市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出租率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京凯宾斯基酒店、南京希尔顿酒店、南京古南都饭店等酒店连续多日满房。

  像陈先生这样因一场球游一座城的游客不在少数。7月5日南京队对战苏州队,现场观众突破6万人,比赛当天,全市接待游客量79.1万人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一张小小的“苏超”球票,成为南京文旅和消费市场的“黄金通行证”。南京市文旅局与南京市商务局、南京市体育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发起“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球迷凭符合条件的“苏超”观赛票根,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等三重优惠活动。南京市商务局聚焦“观赛热度转化为消费行为”,通过“线下场景创新+线上工具赋能”,打造“即时转化、多端联动”的商业消费体系。

  7月5日,在百家湖商圈,“苏超”联动南京国际啤酒节,带动百家湖商圈商品销售增长19.4%;8月“苏货嘉年华”联动全省13个设区市开展特色商品展销,熙南里主会场吸引超5000人次现场采购;9月、10月,结合 “秋糖季”、国庆中秋假期,在全市范围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几百场……“赛事+文旅+商业”多方赋能,激活全域资源联动效应,将赛场热度延伸到全城全域消费场景。

  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瓶子菜馆负责人沈莹记得,几乎每场比赛,门店24张桌子、15个包间全部坐满,门口总是排着长队。“‘苏超’期间,生意很好,游客和球迷都来了。”沈莹介绍,该店推出“球迷套餐”优惠活动,凭票根可获赠饮料,满一定消费额可领取“苏超”文创钥匙扣等,全力打造“苏超经济”。“原本21时30分的打烊时间一再推迟,周末经常营业到24时以后。”

  绿茵场搭起“国际桥”,推动观赛交流转化为产业合作 

  “太兴奋了,‘苏超’的氛围感太强了!”10月18日晚,法国友人、南京安赛欧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德昂带着爱人和两个孩子专程从溧水赶到南京奥体中心观赛。一家人挥舞着手中的应援棒,随着现场观众的节奏高声呼喊,全身心投入这场足球盛宴。他说,他为赛场上的拼搏而感动,为观众席上的热情而震撼,也从中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更加坚定了扎根南京的信心和决心。

  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

  “苏超”的火热氛围,不仅点燃球迷们的激情,更成为汇聚八方人气和流量的平台。这不只是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消费盛宴,还是一次畅通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赛事期间,南京邀请重点外资企业高管、紫金友好使者、驻宁外籍人士现场观赛,同步配套国际友人专属消费引导服务;通过“赛事交流+消费体验”,构建“体育赛事+国际消费+招商引资”联动场景,助力南京投资环境优化与城市国际化能级提升。

  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董事会主席单建华在赛场上热情地向他的外商朋友介绍“苏超”、推介南京。他说,“苏超”让外资企业高管感受到我们城市强大的组织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等,这会让他们对南京更有信心。

  场内观赛,场外引资。南京巧用“苏超”赛事链接国际资源,既提升外籍人士城市归属感,又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实现“消费拉动+城市形象提升”双重目标,推动观赛交流向产业合作转化。在欢呼声与呐喊声之外,南京正依托“苏超”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不断扩容的“朋友圈”,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