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硅片薄如纸,点亮产业绿色未来

来源: 交汇点新闻

2025-11-01 02:56:00

  AGV小车如精灵般在智能车间流畅穿梭,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雅弧线,薄如蝉翼的硅片在设备间完成着光的“魔术”……10月30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徐州经开区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光电世界。

  

 

  “看,这就是我们的‘追光者’。”公司副总经理吴传杰站在一块近2.5平方米的光伏组件前,语气中透着自豪。他轻轻抚过板面介绍,日照一小时,这样一块“板”能产生1.3度绿电。记者凑近细看,144块高效电池片在灯光下泛着蓝光,蕴藏着无限能量。

  高效电池片由硅片加工而成。“猜猜能切割出来多少片硅片?”指着展柜里一根近70厘米长的硅棒,吴传杰向记者公布了答案:“约5000片,每一片都比白纸还要薄”。在恒温恒湿的洁净车间内,记者目睹了硅片从厚重到轻薄的蜕变之旅:长达600米的自动化产线上,7道精密切割工序环环相扣,每道工序都在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精准控制下完成。

  

 

  “这是我们实现130微米超薄硅片的核心竞争力。”吴传杰说,这些由企业自主研制的专用设备,犹如拥有“绣花功夫”的巧手,在保证硅片完整性的同时,将厚度推向极致。

  还不止是薄,随着光伏行业价格剧烈波动,产品光电转换效率更高,则能在市场抢得更大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控制台前,该公司电池片产线负责人于佳专注地盯着屏幕,指挥着自动化设备完成一场精密的“光电之舞”。制绒、碱抛、正膜、金属化、测试分选——在他的操控下,一张张灰色硅片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

  

 

  “看,经过特殊处理后,硅片表面这层蓝膜就是为了提高反射率,从而提升转化效率。”于佳告诉记者,业内N型TOPCon光伏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极限效率为28.7%,而目前公司量产的N型TOPCon电池片转换效率已经从出片初期的25.8%提高到了27.1%,正向着极限值无限靠近。

  “电池片转换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同样面积吸收太阳光发出的电量更多。”于佳说,以20%转换效率为基础,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就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更进一步。

  

 

  1.3个百分点的背后,是企业在设备精度、材料科学和工艺创新的综合体现。其研发团队攻克表面形貌腐蚀工艺等一些列难题,让光能得以更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车间的另一端,新下线的电池片正在打包,即将发往德国、新加坡等全球市场,目前,其电池片年产能达到20GW,相当于能够产生200亿度绿电。去年,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弘元新材料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区域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更如同一个强磁场,持续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徐州打造全国先进光伏制造高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涛 颜颖/文 范俊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