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燃情“苏超”】“苏超”特别报道:顶流 “竞技舞台”变“经济引擎” 实现“文商体旅”多方共赢

来源: 荔枝新闻中心

2025-11-06 14:26:00

  点击观看视频

  “苏超”首季,在短短6个月中,写下了一部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进化史,画出了一幅从赛场到城市,从江苏到全国再到世界迅速蔓延的热力图,也因包含了赛事、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而成为观察足球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广阔前景的一面多棱镜。以“苏超”为强力引擎,江苏正深度推进“文商体旅”多业态深度融合,把赛事热力转化为消费活力,将足球的影响力延伸为城市发展的竞争力。今天的“苏超”特别报道《顶流》,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超”赛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破题密码。

 

  夜幕降临,常州东哈烧烤店内人声鼎沸。这家街边小烧烤摊因一块“苏超”广告牌而意外出圈。在“苏超”的带动下,东哈的客流量大幅攀升,这个小店俨然已成为展现江苏优良营商环境和“不拒细流”发展胸怀的金字招牌。

   

  东哈·东北街边烧烤店主张敬宇说:“这是我离我们家广告牌最近的一次,‘苏超’真的就是普通人的‘苏超’,很感谢常州能给我们普通人机会。”

  从“东哈烧烤”的出圈爆火,我们既看到了联赛本身强劲的商业吸引力,更感受到了“苏超”守护长久价值的笃定与坚持。“苏超”首季,在运营方面尝试“管办分离、市场驱动”。起初,市场反应冷淡,首轮仅吸引6家赞助商。然而,“苏超”主办方,没有急功近利,而是“静待花开”。在迅速爆火后,商业价值不断提升,赞助商接踵而至。但主办方始终以“整体形象”为先,评估并规范着各个赛区的商务规则和运行。

   

  常州晋陵体育集团工作人员陈雨桥说:“不希望说因为我们常州赛区流量有了,热度有了,那让所有进来的门槛更高,我们支持每一颗热爱足球的真心加入我们。”

   

  赛事赢人气、城市赢口碑、企业赢实惠、游客赢欢乐,正是江苏扩大“苏超”溢出效应,实现多方共赢的经济破题新模式。“苏超”一直保持着亲民票价和免费直播的低门槛,不仅促进了体育资源的普惠共享,更有助于让群众流动起来、城市热闹起来,实现了口碑、效益“双丰收”。江苏各地以赛事为纽带,用一张小小票根串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广泛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等1800多项文旅活动和130多项惠民措施,全方位打造“看球+出游”的沉浸式体验;各地还打造573个集观赛、购物、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第二现场”,让城市“全域变主场”。据统计,“苏超”1元门票可带动7.3元周边消费,赛事杠杆效应凸显。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说:“跟着赛事去旅行,‘苏超’‘村超’火爆出圈,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

   

  盐城市民张云说:“第一次能体验到10块钱的球票能当‘城市体验券’用。拿着它不仅能看场热血比赛,还能免费逛景点,这张票把球赛、景区和美食串在了一起,特别值。”

   

  整个“苏超”赛季期间,主场城市比赛日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11.71万人次,同比增长17.38%;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145.70亿元,同比增长27.10%,生动演绎了赛事经济与城市消费的双向赋能。更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外地球迷带着考察投资目的地、探寻合作可能性的动机而来,也在“苏超”良好的观赛体验中,投下了对江苏的“信任票”。

   

  深圳球迷说:“这次来盐城在储能和机器人科技这块,看到了很多有实力的公司,我们也走访了很多企业,跟这边会加强更多地交流和合作。” 

   

   

  大象(连云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东铉 说:“看到大家为了赢得那场比赛全力以赴的样子,我深受感染,我认为这种活力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文化。” 

   

   

  带动消费与投资的同时,“苏超”更通过构建产业纽带,推动产业生态迭代升级。南京农业大学句容草坪研究院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成功培育出适应高强度比赛需求的专业草坪,成为“苏超”赛场草坪的“孕育地”。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示范。 

   

  南京农业大学句容草坪研究院院长杨志民说:“好草都是踩出来的,我们这些年在研发上,立足于选择那些耐践踏性特别强的,适合运动的草坪,理论上讲,如果你科学养护的话,能够坚持三十年不退化。”

   

  如今,“苏超”已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京东数据显示,“苏超”赛事期间,江苏足球袜、护腿板成交额同比增长近80%,销售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三;“苏超”最火爆的三季度,江苏体育行业销售同比增长9.9%,包含文化活动服务等在内的娱乐行业同比增长34.6%。随着体育活力与多元业态持续赋能,“苏超”正进一步释放“体育+”乘数效应,推动短期赛事势能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中国竞技体育研究院副院长彭国强说:“‘体育搭台、文旅唱戏’,‘苏超’打破了传统赛事的运营模式,它将体育赛场转化为消费热场,实现‘线上造梗-线下消费’的流量转化,将‘竞技舞台’转向为‘经济引擎’,将看球延伸为周末度假,通过一个赛事带动了地方餐饮、旅游、住宿等多业态发展,实现了‘为一场比赛赴一座城’的消费趋势,为中国足球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毕然 郑凌 陈忠耀 杨帆 杨国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郭晶晶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