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色科创教育新路径!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打造“微湿地+科创集市”创新实践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3 18:30:00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科创教育已成为培育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引擎。5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少年科学院STEM科创基地教学研讨暨新城花园小学微湿地中心课程展示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举办。活动聚焦STEM教育实践与课程创新,通过教学展示、经验分享、课程发布等多元形式,搭建了区域科创教育交流的深度平台。
空间支撑+课程落地,新城花园小学发布科创教育课程成果
活动中,新城花园小学正式发布《新城·科创教育课程图解》及《新城·微湿地中心课程学习指南》。新城花园小学副校长姚伟峰系统介绍了学校科创教育实践体系,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与动感PPT、短视频展示等,全景呈现学校在微湿地生态课程、项目式学习等领域的探索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副校长姚伟峰
“依托新城科创产域优势,学校持续构建学生科创实践与教育的立体化空间载体,打造‘一馆一廊一中心,三防三市一空间’的十大科创产域,初步构建‘探究-实践’课程、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化学习课程等十二大课程群。” 姚伟峰介绍,微湿地中心设12个生物多样性课程,以 “植物结构迷人眼”课程为例,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依托农耕种植区和生命体验区等开展探究,提升学生生命领域科学素养。姚伟峰表示,学校将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素养培育为核心推进科创教育,助力“太阳娃”们在六年学习周期内,有效提升科学素养与探究实践能力,并以基地校为纽带,持续探索具有园区特色的科创教育新路径。
“科普+科创”双轮驱动,基地校展示STEM教育实践成果
活动现场,各基地校通过实物模型、互动装置、图文展板等形式,充分体现了STEM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多元探索与生动实践。新城花园小学严心莹老师及星洋学校黄丽老师分别执教“微湿地·蝴蝶项目研究”“古法新韵——智能监测下的传统泡菜制作”公开课,引导学生探索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并将美学理念融入机械创作之中,展现STEM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独特魅力。研讨交流环节中,星洲小学李思文、星洋学校景淑丽分享了STEM科创基地建设经验,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教学范例。
从课本到实践,赋能未来人才培育新格局
瓶子吹气球、会“跳舞”的盐……同期开展的“新城·科创”活动更是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科创作品展示和互动实验体验,将知识学习与趣味实践深度融合,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科学奥秘。“我学到了电磁转换、水的浮力等小知识,大家在操场上积极参与各个班级的摊位活动,既玩得开心,又收获满满!”五(4)班的王奕诚告诉记者。
这些充满趣味的科学探索活动,正是STEM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一种融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多学科整合教育理念,STEM强调通过跨领域实践与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思维与创造力,其核心在于将学生学习的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叶鹏松
“一定要突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叶鹏松表示,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需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内外协同”的生态体系,推动教育从“知识体系传授”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转变。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场景,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吕孙涵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