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王雷:动人的角色不在于“土”或“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3 16:37:00
从艺20年,王雷身上有一种不着急的沉稳,常年与热搜无关的他出演了众多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虽然也曾出演《金太狼的幸福生活》这样的都市情感剧,但他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李延年”“孙少安”。他以长跑的耐心和毅力,让刻板印象中被“神化”的正面角色在荧幕里“活”了过来。
近日,继《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后,王雷再次携手导演毛卫宁及编剧团队,创作完成电视剧《我们的河山》,该片谱写了发生于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篇章,在发布会上,谈到如何深入剧中角色,王雷不禁潸然泪下,对于这一角色,他花了一年时间演绎,投入颇深。
实习生 徐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角色的动人不在于“土”或“洋”,
内核精神打动年轻观众
跨越漫长的历史长河,忙碌且安稳的当代观众该如何与战火中的先辈们产生共情?作为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抗日战争史,一直是我国影视剧创作中的宝贵资源,也是影视人乐于深耕的一座富矿,要想在这一领域实现创新可谓难上加难。
王雷告诉记者,打仗不是时装秀,为打破大众对于抗战剧的刻板印象,用尽一切方法也要摒弃掉“口红大背头”。在语言之外,角色的形体、妆造等细节也是让观众入戏的关键。只有入戏了,观众才能更好地感受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核。
王雷说,与毛卫宁导演合作多年,他始终坚持“从真实出发”的创作理念。“真实是创作的灵魂,有真实才有可能升华。真实是让大家相信,升华才会打动人心。每次都在真实和升华上想尽办法。”由华策克顿集团锦鲤工作室出品,王珏任制片人,毛卫宁执导,王雷、陈钰琪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以“两个首部”“三个真实”聚焦“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宏大主题,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高扬爱国主义,以极具生活质感的敌后视角谱写了“山河浩荡、国魂炽燃”的历史画卷。
其中,王雷饰演的庄埼风是一个不同于以往抗战剧硬汉军人形象的全新人物。庄埼风从文弱书生一路成长为基层党员骨干,他的成长经历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了让演的“像那么回事儿”,方言成了追求真实的“突破口”。
王雷是东北人,在《平凡的世界》中,他把陕北方言说得惟妙惟肖,以精湛的演技让所有观众都记住了“西北锤王”孙少安;在《山河锦绣》中,他又改掉早已熟练的陕北方言,苦练陕西话;在《李延年》里讲河北昌黎话;在《爱情的边疆》里讲上海话后,王雷笑称:“好多次说着说着就跑偏了。”
王雷深知,方言是把双刃剑,用的好能为表演增加真实感,用不好只会妨碍表演。为了学会最贴合时代的山东话,他将目光投向“山东快书”。他说,“山东快书就是从田间地头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很好的宣讲抗日的作用。”他搜集了老一辈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的视频,反复观摩学习,还从网上淘来一对“鸳鸯板”,双管齐下。“的确是有效果,通过练山东快书,我逐渐找到了《我们的河山》里山东青年的语言特质和精神风貌。在戏里还连打板加说快书,展示了一段经典的《武松打虎》。”王雷笑道。
王雷有信心,即使“庄埼风”是个说着山东话,带着乡土气息的角色,也会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他以自己塑造过的经典角色“孙少安”(《平凡的世界》中的“西北锤王”)为例:“孙少安也很土,但年轻观众喜欢他,因为他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内核。这和土或洋无关。”如今,“像孙少安一样去奋斗”也成为需许多大学的励志标语。
与毛卫宁导演合作11次,
一个精益求精的“求变”过程
王雷与毛卫宁导演的合作已经有十二年之久。从2012年的《战旗》到最近这部《我们的河山》,他们已经合作了11部戏。
回顾演艺生涯,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春草》是王雷第一部出任男主角的戏,而毛卫宁则是他影视生涯的引路人。“毛导从来不会担心我不努力或者偷懒,因为他很清楚每次我都会做很多准备工作,用心对待我俩的每一次创作。”
王雷说,他和毛导团队的剪辑师李渊也合作了12年,“我从30岁演到42岁,他也见证了我12年的成长。有一次我问他‘渊哥,你是不是看我都快看吐了?’他说‘没有,这次你又演得和从前不一样’。我听了非常高兴,虽然每一次创作难度都会变更高,但也逼着我在表演上不断求新求变。”
同时,“每一次合作,毛卫宁也想着怎么把我拍得更好,这样的合作就是互相给予的状态。”王雷笑言,“孙悟空72变,但一个演员能给你多少种变法?所以还是要变,高要求和‘求变’或许就是突破的钥匙。”
艺术创作的规律应是脚踏实地的,从历史、生活、文本中不断学习挖掘。为了“庄埼风”这个角色,王雷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准备期。这一年中,剧本从薄读到厚,又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许多大段的独白早已熟到能背下来。正是这一年的准备,对角色的熟悉,王雷才能从容面对毛卫宁大量运用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手法。
真挚且打动人心的表演,让他于2016年凭借《平凡的世界》荣获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于2022年凭借《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夺得在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扎根现实主义创作路径,
让正面人物与观众共情
王雷是军人的后代,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的童年浸润在战争叙事中。“我是在军人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述战争故事。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们都参与过。拍摄李延年时,我带着爷爷获得的志愿军勋章进组,希望这枚勋章拉近我和那个时代的距离。”这种血脉里的军人基因,让他在塑造军旅角色时天然拥有共情基础。
作为北京人艺实力派演员,王雷始终铭记“戏比天大”,人艺对真实的追求深刻影响其创作。“无论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是对演员这一职业的认知,都离不开剧院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角色细节的研磨中,如他在塑造不同人物时,始终注重从生活中汲取表演养分。
王雷热衷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他认为,“能拍出一些比较真实的作品,真实反映人民的生活与情感,这样的作品值得演员去创作”。在过去的主旋律作品中,许多正面人物常常以近乎“神”的姿态,远离“人”的亲切感,变成了符号与标签,让观众深觉有距离、难共情。“难点在于如何把一个正面人物演得生动、有温度。”他通过钻研细节,走进不同角色的精神世界,让角色“活”过来,他塑造的军人、基层干部等形象,均以贴近生活的质感引发观众共鸣。无论是革命题材中的伟人、黄土地上的农民、北平城中的铁路工人还是战场上的战士、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医生,王雷演得都非常出彩。
说着方言的各色角色让观众印象中的王雷似乎与“洋气”不沾边。在王雷心中,李延年、孙少安、国文等角色 “都是有信仰有力量的人物,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饰演这些角色时,努力“走入他的精神世界,变成他”,通过真实细节的刻画,让观众看到 “活生生存在于这个国家”的人物群像。
“我觉得男演员应该跑的是马拉松。”他身上有一种不着急的沉稳,王雷秉持长跑者的耐心与毅力,“不愿意做一个只在某个阶段冲刺的演员”,他要做一个长跑的演员。
快问快答
Z=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W=王雷
Z:《我们的河山》中除了惊心动魄、身临其境的战争戏,感情戏也令人印象深刻?
W:剧中有一幕名场面:庄埼风与刘竹梅(陈钰琪饰)各自为了理想而战,数年难得相聚。有一场戏,两人只有五分钟的相聚,他们依依惜别,就想静静地看一看对方,然后庄埼风感慨“要是月亮再亮一点就好了”。这句台词既有文学性,又饱含深情,体现出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相信观众看到那场戏,也一定会被打动。
现在的爱情剧大多追求刺激、爽快、直给的情绪,但我们的祖辈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恰恰更有韵味,我相信这种有规定情境的、克制的爱情,能让今天的年轻观众耳目一新。
Z:在互联网上,你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西北锤王”,这源于你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饰演的角色“孙少安”,他频繁使用陕北方言台词“我捶你”。《平凡的世界》播出至今十余年,“西北锤王”的二创热度从未停歇,你看过相关吗?
W:看过,从《西游记》女儿国到漫威宇宙,连蜘蛛侠我都锤上了。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孙少安不是那种时装剧里潇洒洋气的角色,他是一个扎根黄土地的朴实土气的人,但并不影响年轻观众喜欢他。可能很多年后观众都记不清他的剧情了,但“西北锤王”的标签依然深入人心。
年轻观众追捧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土”或“洋”的标签,而是有魅力的、能传递精神力量的角色。我相信,庄埼风也会是这样一个有生命力和传播力的角色。希望《我们的河山》播出后,观众能喜欢上这部剧,喜欢庄埼风。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