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 国庆档为何只见“排排坐”,不见“绝对爆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8 21:32:00
2025年国庆档以超18亿的总票房和超过4880万的总观影人次落下帷幕。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缺乏绝对爆款、多部影片“排排坐,分果果”的市场格局——领跑的《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未破5亿,且与后续影片并未拉开差距。25到35岁的主力观众到底喜欢看啥电影?市场再次抛出了这个问题。
表面上看,这个国庆档片单可谓“华丽”,10多部新片,类型多元,覆盖了历史战争、奇幻冒险、犯罪剧情等,“片海战术”不可谓不用心。然而,昔日能引爆市场的“视效大片”、“IP续作”以及“顶级阵容”,这回却部分失灵了。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档期票房上,《志愿军:浴血和平》破4.3亿元,《刺杀小说家2》破2.9亿,《浪浪人生》破2.3亿,《震耳欲聋》破1.7亿,《三国的星空》破7266万,《毕正明的证明》破5000万,等等。
当技术升级与叙事退化并存时,大银幕上的抽象表达与情感疏离,只会加速观众“离场”。
黄金档期需要视效大片来镇场子,以奇幻大片《刺杀小说家2》为例,档期票房仅3亿,显然不及预期,前作2021年上映时拿到了10亿票房。与前作相比,续作在特效层面继续升级,甚至单个镜头呈现150万根独立毛发的技术突破,云中城烟火、燃烧飞龙等东方奇幻场景更是构建了视觉奇观。但很多观众认为,电影被复杂的世界观所误,摒弃了前作的主题,开始探讨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故事看似有哲学隐喻,但在实操层面上太过于概念先行,反而失去了落地的情感链接,使得故事走向失控,尤其中后段,脑洞大到起飞,极具创意的风格化处理引发争议。
再看警匪片《风林火山》,虽然集结了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等“有生之年”阵容,但很多人看完表示“没看懂”,“影像风格突出但剧情逻辑缺失”,“更像是一个强调氛围感的末世时装秀,而非一个逻辑清晰、富有张力的完整故事,没头没尾、故弄玄虚”。影片虽然打造了超现实的美学风格,但普通观众更渴望一个能共鸣的故事,而非一场冰冷晦涩的视觉实验。
此外,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本被寄予厚望,却因缺乏与当下时代的联结而失利。虽然影片由易中天监制并编剧,并得到了数十家文博机构的考据支撑,但其忽略了学生群体对趣味性和情感共鸣的需求,而且对曹操的改编塑造引发争议,所以未能复制《长安三万里》等同类型影片的破圈神话。
不过,国庆档倒也跑出了两匹小“黑马”——《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都是新人导演的作品,都凭借过硬口碑,实现市场逆袭。4日才上映的《震耳欲聋》,取材于聋人家庭CODA律师真实经历,聚焦无声群体,通过一桩复杂的定制骗局,展现他们在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下的脆弱与困境,剧情清晰跌宕,角色刻画细腻,呈现出兼具深度与社会关怀的现实主义力量,又有“反诈”的全民共情,以3000万的成本,已换来了超过1.5亿元的票房。此外,尽管犯罪剧情片《毕正明的证明》的片名一度被诟病,但影片凭借对扒手集团“江湖气”的真实还原、出彩的反派塑造,以及扎实的剧情,赢得高口碑,实现了连续五天的单日票房逆跌。
国庆档的温和局面再次印证,市场工业水准与明星阵容早就不是票房通行证。当一部部倚重视效与阵容的影片与预期票房相去甚远,答案已经很明晰:谁执迷于抽象表达与叙事空心化,谁就是在与观众的钱包和耐心为敌。观众开始谨慎地衡量“两个小时”的时间价值,更渴望消费那些值得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情感体验。因此,希望这个国庆档的大数据分析能给创作者们带去启发,早日走出抽象迷雾中的孤芳自赏,真正走进那鲜活、沸腾的人间烟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