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紫牛头条

【紫牛头条】漂移式跨界!开了8家道馆的跆拳道冠军转行成古物修复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3-12-15 19:41:09

“动”与“静”的碰撞,会收获怎样的惊喜?近日,湖南小伙荣涛从跆拳道馆长转行做古物修复师的故事让很多网友赞叹:“这属于漂移式跨界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85后小伙荣涛6岁开始习武,中学后改学跆拳道,曾获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冠军,在长沙开了8家跆拳道馆。在别人眼里,他是个阳光好动的“运动达人”,让人意外的是,工作之余,他还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喜欢写书法、做手工。2014年,他开始投身古物修复行业,他开玩笑地称自己是“不务正业”的斜杠中年。

85后小伙直播古物修复

年轻人当作解压出口

85后小伙荣涛被媒体关注到,是最近的事情,他笑着说,或许是大家看到了他在视频号上的直播,也或许是发现了他在自媒体账号上更新的图文。他打趣自己是专注古物修复和运动康复的“兼职木匠”。平日里,他做古物修复的时候,会架个三脚架在一旁用手机直播,“古物修复的过程安静而漫长,起初觉得观众可能会感到无聊,但播着播着发现有不少人看,可能大家觉得解压吧!”

在做古物修复工作的荣涛

在荣涛的视频里,他时而坐在工作台前修复花瓶,小心翼翼地打磨上漆,时而摆弄古旧玉镯,让断裂的镯子“涅槃重生”……破碎的花瓶在他一双巧手的修复下还原出穿越时光的动人质感——原本快包浆了的老物件,在那一瞬间焕发了新生。每每看到老物件被修复完成,心里都会充盈着被治愈之感,那是久违的畅快。

荣涛说,父亲精通木工,表哥也从事木匠的营生,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手工技艺。9年前,他在工作之余看看古物修复的视频和书籍,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入门技能,“第一次修复的物件,是一个朋友意外弄坏的清代茶盏。朋友了解到我有这方面的兴趣,就让我试试看修复。我于是买了工具,照着资料上面介绍的一些无痕修复的方法开始尝试,最终修好了茶盏,还拿到了一盒茶叶的报酬。”荣涛说,这次成功的修复给了他信心,他开始琢磨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修复之后的清代茶盏

“修复古物的类目很多,包括瓷器、玉器、明清家具等,要掌握的技能也很多,比如做模、漆艺、做坯等,我一般都是选择线上学习的方式。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浙江丽水一位漆艺大师的线上课程,我看完全部的课程之后收益颇多,另外我也会上网找一些高校古物修复专业的视频来看,还会买一些明清家具相关的书,在做修复时,查询类似的工艺。”

从小习武,曾是跆拳道冠军

开了8家跆拳道馆

看着眼前这位坐在工作台前悉心打磨器物的“安静美男子”,你一定想不到,他竟然还是一位跆拳道黑带四段选手,从小习武,还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个人品势第一、混双品势第二的好成绩。“原来您还是一位武林高手!”记者感叹道。

荣涛曾经是跆拳道教练

荣涛说,自己和跆拳道的缘分源于中学,当时看了一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跆拳道项目夺冠的比赛,深受鼓舞,于是改学了跆拳道,大学学的运动相关专业。大二时,他开始跟着师傅、师兄创业开跆拳道馆,成了馆里一名教练,“做教练比起自己练跆拳道,要掌握的知识更多,包括基础教学、运动康复、技巧训练等,那会儿还是很辛苦的。”

当时来学习的主要是青少年,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练习跆拳道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毅的性格,就把孩子送到馆里来学习。“我们教练都是大学生,所以和孩子们相处得不错,家长也很信任我们,跆拳道馆一直运营得不错。”

因为学员不断增加,收入也提高了,荣涛开始计划着开分店。“我在长沙本地选址,不断地拓展业务。”他本人获得了由跆拳道国技院颁发的最佳贡献奖以及各种赛事的优秀教练员荣誉,荣涛自豪地说,最鼎盛的时候,他在长沙开了8家直营店。

“动”与“静”完美融合

“我觉得专注是相通的”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转行呢?荣涛说,2014年时,他就在工作之余开始“玩”古物修复,越是投入其中越热爱,于是他在二手买卖平台开了账号,专门接古物修复的单子,刚开始只有零星的几单,随着修复的时间越长,口碑越好,多的时候一年能接到十几单,“每单的收入根据修复难度来算,高低不等,目前修过最难的器物费用是8000多元。我觉得现在靠古物修复也可以获得一些收入,就想不如把这个当作职业好了。”

荣涛修复完的器皿

荣涛说,近些年,跆拳道培训竞争激烈,因此他开始逐步退出跆拳道行业,到今年关闭了所有道馆,“不过我并没有完全放下运动事业,因为做跆拳道馆长的经验,我对运动康复知识比较在行,现在每年都会选择空闲的几个月时间做运动康复训练及体育器材销售的兼职工作。”

跆拳道教练和古物修复师,这两个看起来毫无相通性的工作,竟然都被荣涛做得游刃有余,秘诀是什么呢?荣涛说,其实“动”和“静”在自己看来是相通的,“学跆拳道,能学好,需要多年的练习和坚持,得拥有超过常人的专注。其实修复古物也需要这样的专注,对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才能还原出一件精致的作品。”

荣涛和跆拳道馆的小学员

荣涛说,自己还原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品是2021年修复的一个哥窑双耳螭龙瓶,瓶口缺损面宽就有11厘米,反反复复修了4次,前后经历了近一年,“有修型、调漆、打磨、填缝、上漆、上金等复杂步骤,尤其是上漆,需要一层漆面干了之后再上下一层,中间有好多等待的时间,要是没有耐心,就做不了这个。”

他修复的哥窑双耳螭龙瓶

修复古物9年时间,上百个老物件在他的手里焕发了新生,他感到很满足,“现在每天早上到工作室以后,会花一上午的时间用来学习运动康复训练知识,下午2点多,开始投入到古物修复的工作里,如果单子比较急的话,晚上就加个班,这样的一天充实又自在。”

“把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发展成职业,即使小众也坚持,慢慢地会发现,走出了一条小众但有特色的路,这大概就是专注的力量吧!”正如荣涛开玩笑般地说:“我是个不务正业的斜杠中年,但是玩归玩,总要有点成果。”

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相关新闻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