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农村小伙众筹5万元开照相馆,一年拍了60多场乡村婚礼,还上了央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4-01-10 20:34:22
17岁时中专辍学,去过武汉、深圳,进厂拧过螺丝,做过服务员、保安,送过外卖,摆过地摊,但他不愿意过一辈子这样的生活,因此努力把打工挣到的钱投资在自己身上,自学摄影,众筹了5万元开了一家照相馆,最终转型成农村婚礼摄影师,用技术和真诚的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农村青年的新理念让他有了源源不断的客户,他的励志故事还上了央视。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他笑着说,2023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一年拍了60余场婚礼,还攒到钱买了新房,一家人安定了下来,2024年的订单预约已经排到了10月份。
农村小伙自学摄影
“把攒的钱投资到自己身上”
蒋花花真名蒋志祥,他说之所以取这个网名,就是希望有人来问他为什么。面对镜头,蒋花花能够侃侃而谈,但他说自己其实非常内向,想用这种方式倒逼自己。
蒋花花的父亲是外地人,入赘到湖北潜江。小时候,蒋花花的家里条件不好,所以他比较内向,甚至不敢跟村里人打招呼,“有一次在邻居家看电视,别的小孩都在唱片尾曲,我不会唱,别的家长就问我,蒋志祥你怎么不唱?搞得我蛮不好意思的。”
这样的事情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回想,进入社会后,和别人沟通交流也有一定的问题,他就想突破自己,有意取了蒋花花这个网名,“有人看到就会问为什么这样叫?我就希望人们来问我,就像当初邻居家的家长问我一样,我希望能学会笑着跟别人沟通,用调侃的语气说这个名字的由来。刚好这个名字也容易记,就一直用到现在。”
蒋花花出生于1997年,老家在湖北潜江。初中毕业后,蒋花花上了中专,读了一年多汽修,感觉毕业后也是打工,不如早点出去工作算了,就在2015年退学,到武汉的一家汽车零配件工厂“打螺丝”。
蒋花花在深圳电子厂打工
半年后因为工资下降,蒋花花去了深圳一家电子厂,继续“打螺丝”。新工作虽然钱多了一些,但是工作强度更大,而且白班夜班不停倒,日复一日在流水线上用氰化物液体处理电路板。工作了几个月,蒋花花感觉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只好辞职。
他不想像厂里的中年工友一样,过着一眼看到头的打工生活。有空的时候,他到处去逛。他没有大手大脚花钱,但也没有很努力存钱,挣到的钱花在了自己身上,“学这学那地充实自己,所以就一直没有存到什么钱,因为工作也在不停地换。”
他买吉他自学,买哑铃之类的健身器材,花3000多元买了一台微单相机,生病期间还买了一台平板电脑。拿到相机之后,他在网上找一些简单的教程,然后到街上扫街抓拍,作品就发到社交媒体上。不少朋友夸他拍得不错,应该做摄影师。
摄影师蒋花花
2016年,蒋花花从深圳回到武汉,先是做保安,后来送外卖,没过多久电动车被偷,他就尝试摆摊卖冰糖烤梨,一开始生意很好,一天能卖几百元,但是很快滑落到一天只卖几十元。
2018年初,迷茫的蒋花花回到潜江老家,起初还是做保安。他的摄影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还买了一台照片打印机,在出租屋摆两支闪光灯,业余时间为学生拍摄证件照,晚上到夜市摆摊给人拍照或者打印照片。
有一次蒋花花弹吉他唱歌,朋友拍了一段视频发到朋友圈,开玩笑说征婚。没想到真的有人给他介绍了,女友是荆州的,在武汉做护士,“朋友把她的微信推给了我,我们就加了好友聊着玩。”
蒋花花和妻子
就这样异地聊了一个多月,两人见面奔现,那天是2019年2月14日,情人节。他们又慢慢聊了一段时间,2021年6月结了婚。
农村婚礼摄影带来突破
一腔热血盘下了店面
他的摄影职业这时候有了往上走的苗头。以前他拍人物基本上都是随便抓拍,在网上有了关注度之后,约拍肖像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开始有了一些收入,三五百块钱他也去拍。结婚之后有了一点钱,他还报了一个影像后期的课。
最终决定全职做摄影师,起因是蒋花花的父亲生病,要去武汉做手术,蒋花花很难请长假陪护,父母不懂在大城市的医院里怎么挂号看病。他发现摆地摊拍照一天也能挣两三百元,而且父亲病倒需要照顾,“我何不拼一把,把工作辞了,不去医院的时候就摆地摊,加上在出租屋里拍证件照,也不比给人打工差。”
遗憾的是,他父亲的病没有治好,2020年去世。家里欠了一屁股债,他感觉不能再把自己标榜为文艺青年,必须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虽然决定以摄影为职业,但不能盲目地接到什么就拍什么,必须跟别的摄影师不一样,要想方设法拍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照片,寻找突破点。他还有一个心思,就是想给别人留下照片,“因为我爸爸生前,没有留下太多照片。”
突破点就是农村婚礼摄影。他第一次拍婚礼是给朋友帮忙,没有收费。很多网友看到他的作品,纷纷约他为自己的婚礼拍摄。
以前在潜江农村,婚礼上常见的是用摄像机拍成视频刻光盘,一般没有专职摄影师,顶多请熟悉拍照的朋友简单拍一些。蒋花花的大多数客户是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又必须回农村去办婚礼,“他们见识比较多,愿意花几千元请我这样的婚礼摄影师。”
蒋花花在婚礼现场拍摄
2021年,他接到一二十单婚礼跟拍,一单1000多元。2022年,数量增长到40多单,每单价格涨到2000多元。
蒋花花感到很多客人认可他的作品,他想开个店,不仅证件照收入会更好一点,还能收获新的客户。
2022年8月的一天,他排队做核酸的时候,偶然经过一家正在招租的门店,觉得位置很好,虽然当时手里只有一两千元,还是立刻盘了下来。租完发现面积很大,先装了一个小空调,但在炎热的夏天根本没有用,并且他也没有钱进行装修。
突发奇想众筹开照相馆
获得天南地北的好心人支持
以前他就想过通过众筹资金的方式开设照相馆,“我满腔热血,非常喜欢摄影,但我连买一台好一点相机的钱都没有,我有个幼稚的想法,如果喜欢拍照的人向我投一点钱,就能实现这个梦想,我也能用自己的技术对支持者进行回馈。”最初,他还没有勇气开始,过了一段时间,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就发了个朋友圈,说了众筹公共影棚的想法,如果点赞到100就拿出具体方案,到不了就当自我安慰。
当时蒋花花的微信好友已经有2000多个,点赞很快超过100,于是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公共影棚计划”。他说:“依稀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们去照相馆拍摄,真的只是过去拍照记录就好,不需要考虑过多推销,没有繁琐的环节,我们目前的审美、自己的服务和化妆用品,并不比影楼差,并且我们会给予大家足够的搭配上的建议,顾客需要的只是影棚与用心对待的摄影师。如果你有一定的审美自信,也不愿在照相这件事上多花时间,我们跟父母亲人一起聊聊天,做一件事情就好,让生活慢下来,我负责给你们记录,不要为了拍照而拍照。”
蒋花花在婚礼上拍摄
他把众筹金额设为500元一份,支持500元可以获得三年内一次跟拍服务,支持1000元可以在5年内兑现一次服务,支持5000元获得永久服务。
为了方便提供服务,他主要针对潜江附近的客户,拒绝了一些外地朋友,但还有不少参与者来自天南海北,“有个在浙江定居的客户,老家在潜江,直接就转了1000元给我,说支持一下。最远的人在瑞典,也是一个老乡,他转了500元。”蒋花花对这件事一直感到比较自豪。
原来他并不知道能筹集到多少钱,想着能众筹个空调钱就差不多了,“当时我只跟老婆说,我马上给你搞1万块钱,我觉得筹到1万块钱已经顶破天了,没想到很快筹集到5万元。这个梦想最终成为现实,我觉得是那些人看到了我这些年来对摄影的热爱和坚持。”
热爱摄影的蒋花花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他不仅解决了空调问题,还把器材升级成性能更好一点的相机,也是他第一次全款买新的相机。
“努力寻找情感的爆发点”
留下顾客最珍惜的瞬间
蒋花花的婚礼摄影越来越红火了,最远还去过1000多公里以外的山东拍摄。蒋花花从拍摄农村婚礼起步,如今“名气”越来越大,也有不少城市婚礼订单,但他的“主场”仍然是乡村。
蒋花花在婚礼上拍照
拍摄婚礼的时候,如果新娘早上5:00化妆,他就要3:00起床。要是路比较远,甚至前一天就要过去,一直拍到下午两点左右。他取景最重要的部分,或者在他看来最出片的地方,就是化完妆拍全家福或者亲人们一起聊天的温情瞬间,能拍到比较多富含情感的镜头。
很多婚礼摄影师都是通过婚庆公司接单,拍照就像上班,做一些程式化的拍摄。他不愿意敷衍,总是努力寻找情感的爆发点,拍到出彩的照片。
蒋花花拍摄的婚礼照
前不久他去荆州拍一场婚礼,新人没有准备婚礼仪式,前一天晚上他赶过去,新郎新娘刚好出去有事,很多亲戚过来了,都喝了点酒,刚好在门口全部站一排,“这个机会可遇不可求,我就过去引导一下,当时有个大伯不愿意拍,我就想办法和他聊天,最后他不仅愿意面对镜头,还招呼其他人配合,我迅速拍了一张。这种照片对于以后来说很有价值,因为农村里面一大家亲戚在一起拍照的机会很少。”
有一次新人请的摄影摄像比较多,加上他总共5个人。“别人设备很专业,我也不能跟他们去拍一模一样的照片。我只能用心观察,注意到新娘的奶奶拿着智能手机打电话,老人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还是不多见的,她打电话的时候我就先去拍,拍完发现她的手机壳是透明的,里面放着新娘小时候和家里人一起拍的一张黑白照片,拍完之后我又跟奶奶聊天,问手机壳后面是什么照片,她就很自豪地跟我说照片里都是谁,我又拍了手机壳的特写。”通过这件事,他跟老人有了深刻的联系,不管之后拍什么镜头,大家都更加配合。
2023年10月,蒋花花买了房,一家人有了一个安乐窝。他在这一年接了60余场婚礼跟拍,单价达到3000元,12月31日最后一场跟拍的客户这些年一直在美国,这次回国办婚礼,特意请到他拍照留念。
2023年年末,他回到家乡创业拍摄乡村婚礼的励志故事登上了央视新闻,央媒点赞他“定格乡村新风貌 ,‘拼’出了职业新天地。”
他告诉记者,2024年更是忙碌的一年,预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份,“我是一个创业者,是一个服务人员,我从没说过我的照片多好,我甚至没觉得我深入过婚礼摄影或者摄影师这个行业,我只是为需要我的顾客服务。”
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