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突破40次,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
2021-02-24 19:33:02

据新京报报道,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发布,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宇航计划。

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将有新进展。

2020年全球航天器发射创历史新高,中国居第二

蓝皮书提到,202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推进相关战略部署。据统计,2020年,全球共实施114次发射任务,追平1991年以来的发射次数纪录,发射航天器共计1277个,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开展39次航天发射,发射89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03.06吨,较上一年度增长29.3%。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0年共实施34次发射任务,发射82个航天器,占中国发射总数量的92.1%、发射总质量的99.2%,发射次数位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其中包括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等备受关注的重大任务;研制发射的航天器覆盖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航、通信、遥感、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等全部技术领域。

载人航天、北斗、探月、探火等取得重大进展

蓝皮书指出,2020年,我国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稳步推进,航天技术与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搭载发射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热防护、群伞+气囊着陆方式、重复使用等技术飞行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中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适应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以提高中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迄今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通过无人自主采样的方式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在世界无人采样返回任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同时,航天科技集团积极推动航天国际合作。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两次为阿根廷卫星逻辑公司发射共计12颗商业遥感卫星,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签署亚太6E卫星在轨交付合同,创新性开启新型合作模式,赠埃塞俄比亚遥感微小卫星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全面进入研制生产阶段。

推广机上WiFi技术,明年将覆盖全机队

在空中通信方面,随着中国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飞机上网需求激增,高通量卫星为机载通信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首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青岛航空QW9771航班成功首航,并进行了中国民航史上第一次空中直播,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中星十六号卫星为此项服务提供了重要的通信连接,飞机搭载的高速互联系统可以实现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联网。后续,中国还将继续推广机上WiFi技术,空中接入互联网服务力争在2022年覆盖全机队。

去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54颗和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采用了中国首创的混合星座构型,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三号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球范围的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其中,在铁路运输领域,中国首条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首次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无人驾驶,速度高达350千米/时。京沈高铁试验运行采用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列控定位技术,已完全覆盖京沈试验段,可稳定接收到8颗北斗卫星信号,单北斗定位精度优于10米。

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

2020年,航天科技集团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5年间,航天科技集团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探月三期、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根据《蓝皮书》,2021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环绕火星成功、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后,于今天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同时为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已在轨飞行215天,距离地球2.12亿千米。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另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胡喆)2021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探火、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令人期待……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计划。

蓝皮书显示,202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推进相关战略部署。据蓝皮书统计,2020年,全球共实施114次发射任务,追平1991年以来的发射次数纪录,发射航天器共计1277个,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开展39次航天发射,发射89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03.06吨,较上一年度增长29.3%。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0年共实施34次发射任务,发射82个航天器,占中国发射总数量的92.1%、发射总质量的99.2%,发射次数位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

根据蓝皮书,2021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将实施我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

据了解,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21年与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太空探索没有止境,后续随着行星探测、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等的实施,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林益明说。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