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12月12日电(记者陈晨)欧洲航天局12日发布新闻公告说,欧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近日从不同角度拍摄到了火星卫星火卫一的多张详细图像。图像显示,这颗形状不规则的小型卫星表面有很多陨石坑、线状痕迹和沟壑。
“火星快车”2004年起开始观测火星,其携带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曾拍摄过火卫一的360度图像。今年11月17日,火卫一在经过距“火星快车”约2400公里位置时,“火星快车”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再次拍摄到41张详细的火卫一图像。
根据所获图像,直径约26公里的火卫一表面有许多陨石坑,其中最大的“斯蒂克尼”陨石坑直径约10公里。图像上还可看到大量线状痕迹和沟壑,欧航局表示,这些地貌特征的起源尚不确定,它们可能由火卫一表面滚动的碎石“雕刻”而成,也可能是由火星驱动的潮汐力沿不同方向“拉扯”火卫一而产生。
科学界对火卫一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一颗被捕获的小行星,有人认为它与火星同时形成,还有人推测它是陨石撞击火星的产物。欧航局希望通过“火星快车”的近距离观测,揭开火卫一的“身世”之谜。
相关报道:
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的图像显示 数十亿年前火星曾有河流
新华网
发布时间:03-06 08:1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洲航天局所属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到的图像显示,火星表面惠更斯环形山附近的一个地区存在干涸河谷,从而表明火星表面曾存在丰富的水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火星是一颗寒冷且干燥的星球,没有生命迹象。但“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情况并非如此。
在卫星照片上惊人地发现,火星东部的南部高地惠更斯陨石坑附近,有大片古河流留下的无数干涸河谷和沟渠痕迹。据估计,35亿至40亿年之前,火星曾有大量河流。汹涌的水流,自北向南,在火星表面“雕刻”出2公里宽、200米深的河谷。
火星河谷至今仍清晰可见,且河流呈树枝状,四通八达,留下过去明显水流活动痕迹,形成了新的火星地貌。
欧洲航天局专家称,火星河谷系统与地球上水系有惊人相同之处,如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亦呈树枝状特征,从西藏西部源头蜿蜒而下,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研究人员认为,火星过去曾被浓密的大气层包裹,锁住温度,使得大气层变得更厚更温暖,导致水流在表面流淌,从而产生可能具备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欧洲航天局分析,火星上的流水可能来自雨水、地面水和融化的冰川,但究竟来自何方仍是个谜。
2020年,欧空局将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推出“火星太空生物”任务,其主要目标是解开“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这一有关火星的最大谜团。“火星太空生物”任务包括一辆最近被命名为“罗塞林德·富兰克林”的火星车以及此前已发射的“痕量气体轨道器”。火星车将钻到火星地表下以寻找生命迹象——这是此类任务中的第一个。与此同时,轨道器将继续比以往更详细地分析大气层,特别关注可能与生物或地质活动相关的气体,并确定可能存在水冰或水合矿物的地下位置。(王信强)
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到火卫一最清晰照片(图)
2010年03月17日 07:36 新浪科技
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3月7日拍摄到最近距离的火卫一照片。
3月7日,“火星快车”在近距离飞掠火卫一时,还拍摄到俄罗斯“火卫一土壤分析”任务计划中的着陆点。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欧洲航天局15日宣布,“火星快车”近日近距离掠过火卫一,并拍摄下这颗火星卫星的最清晰照片。通过照片可以看清楚火卫一表面小到4.4米见方区域的特征。
火卫一是一颗直径不足28公里的不规则岩石卫星,但却是火星两颗卫星中较大的一颗。由于火卫一个头很小,因此它的重心引力非常微弱,基于火卫一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仅需要最小型的航天器即可。许多人把火卫一看做未来人类探索太空的前哨站,因为以火卫一作为中转站要比月球更易实现航天器发射任务,而且需要的费用更低。同时,在火卫一表面放置望远镜或者发射远程控制登陆器,将更容易展开对火星的勘测探索。然而,将火卫一建造成为人类未来的太空中转站并非易事,至今火卫一仍是充满神秘感的星体。
由于火卫一总是有一面背向地球,很难被观测到。此次公布的图像是“火星快车”于3月7日拍摄的,清晰地反映了火卫一平时难以被观察到的那一面。而且照片还拍摄到了俄罗斯一项火卫一勘测任务计划中的着陆地点。2011年,俄罗斯计划发射火卫一勘测任务,该任务命名为“火卫一土壤分析”任务。该任务将发射探测器在火卫一登陆,搜集其土壤样本,分析其构成成分,这将有助于揭开火卫一的起源谜团。
在“火星快车”3月7日,3月10日和3月13日三次近距离飞掠火卫一时,科研人员测量了火卫一对“火星快车”的牵引力。科研人员通过验证火星快车向地球发回的无线电信号频率的变化,来测量出火卫一对“火星快车”的牵引力。测量发现,随着“火星快车”接近火卫一,这颗卫星的微弱重力只改变探测器飞行速度每秒几毫米。
科研人员希望借助火卫一的重力场数据,以及火卫一拍摄的图片,分析出这颗火星卫星的构成成分,揭开其来源谜团。目前,科学界对火卫一的起源还未有定论。一些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被火星从临近的小行星带捕获的小行星。还有人认为火卫一就是在它目前所在的位置形成的,而且可能是行星形成时期的产物。欧航局希望通过“火星快车”的近距离观测,揭开它的“身世”之谜。
“火星快车”每5个月就会与火卫一有一次“近距离接触”。科研人员希望通过火星快车飞掠火卫一的机会来验证火卫一是否是由岩石碎片堆积而成的。
“火星快车”这次飞掠火卫一从2月16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3月26日。“火星快车”还将有两次近距离飞掠火卫一的机会,不过这两次都没有3月7日的那次离火卫一近。(唐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