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采风之旅|40位作家画家兵分五路,探索“吴江这十年”
2022-09-25 20:30:49

由吴江区委宣传部主办,扬子晚报社、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承办的“谱写新篇章喜迎二十大——吴江这十年”江苏作家画家写生创作采风活动已经启动,24日,40位画家作家赴平望、震泽、汾湖、黎里古镇、盛泽、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桃源、东太湖度假区等线路,一起探索吴江发展变化的这十年。

在同里偶遇新人结婚“走三桥”习俗

一边是古色古香古街,一边是企业创新驱动

9月24日一早,作家画家高建胜、时卫平、周水欣、王矅年、王承昊、刘丽明、袁益民的“吴江采风活动”从同里开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时卫平告诉记者,他多次来同里古镇,“每次来感觉都不一样,风土人情,园林建筑,是作画的重要灵感来源。”有趣的是,采风队伍偶遇当地人结婚的“走三桥”习俗,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一步步跨过,象征吉祥和幸福,作家、画家们驻足,跟着路边的商贩一起“凑热闹”,为新郎新娘欢呼祝福。

撤市划区满十年,同里镇的发展变化,苏州人有目共睹。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推动。在博众精工科技,作家画家观看了全自动化在工业生产里的应用,影像光学、机械手运用、精密压合……各种高科技仪器,琳琅满目;在清华汽研院,一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集成和服务的精致流程;在亨通集团,了解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起伏与韧性。工业园区行走一番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水欣告诉记者,工作在铁路系统,她原本就很关注高科技技术,不过此次采风活动,让她进一步了解到其它行业对“高新技术”的坚守和突破。

从一粒茧到一匹布,从一滴油到一匹布

艺术家感慨盛泽丝绸、工业阔步前行

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长、画家柯江领队,画家马玲、杨宝树、杨玉贵和作家王振羽(笔名雷雨)、王征宇(笔名阿果)、王征桦、汪向荣一行作家画家前往东方绸都盛泽镇。

盛泽是丝绸古镇,纺织产业尤其发达。在华佳集团,大家见识了从一粒茧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华佳集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国内的精品生丝标准由华佳起草,“华佳曾凭借着十万米无瑕疵生丝打开了国际 奢侈品纺织原料供应的大门。”同时,华佳的丝绸产业还带动了广西、云南等蚕茧原产地的脱贫,“过去农民一亩地收入大约只有两千,现在农民种桑养蚕,一亩地收入有八千多了。”

而作为我国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领头羊的恒力集团则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既有制造工艺高精尖的FDY半光电子隔膜,也有深入我们生活的塑料袋、仿棉纱。作家王振羽很受震撼,并表示很难想象恒力是从一家江南纺织厂走到如今这个体量。

在张翰博物馆感受“莼鲈之思”

被黎里古镇三代同堂的幸福感打动

艺术家们说起对吴江的印象,都会先想到西晋文学家张翰,他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羮和烩鲈鱼,辞官回到了老家,由此而产生了“莼鲈之思”的典故。汾湖、黎里古镇采风线路的艺术家们首站就来到了张翰博物馆。

随后又在“曲水善湾”农文旅综合项目,见识了品质度假、艺术文创和共融共生的特色,“醴飨田”引进了以色列复合耕作种养体系“鱼菜共生系统”,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连接在一起,达到既可以高产鲈鱼,又可以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而曲水善湾第一个单体建筑春晓.水山居建成后不久,便获得国际建筑界大奖,这一形似水杉的餐厅建筑,让画家张建明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餐厅露台上薄薄的一层水,可以将整个餐厅的美丽风景做出倒影来,这种举重若轻的巧思令他非常惊喜。

在黎里古镇,徐惠泉、王斌等画家被古镇美景吸引,立刻架起画夹,开始写生。作家叶弥则感慨地告诉记者,她跟多位当地居民聊天发现,古镇还居住着很多原住民,不少还是三代同堂,幸福感满满。

“百姓康居”的“世外桃源”令人醉

探索水韵江苏、大美吴江的新画卷

画家陈国欢、张广才、王平、王华贝,作家赵翼如、梁晴、傅晓红、邓海南一行,走进桃源镇融创森林小镇、戴家浜村灶家浜、九里桥村横港,东太湖度假区盛家厍、万公堤、苏州湾文化中心、阅湖台如意桥、南厍村等,“百姓康居”的“世外桃源”令大家赞叹不已。

画家陈国欢说来桃源前就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叫桃源,是否跟陶渊明《桃花源记》有关,来了之后才知道,当地打造的是现代版的“桃花源记”,而桃源的名字背后也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来自于元朝兵部侍郎戴敬本所撰的千古名联“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作家邓海南看到静卧运河旁的迷你古桥“九里桥”以及旁边高大的现代化拱桥,“历史和现实在此交汇,真是令人百感交集”。画家张广才、王平则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飞速发展,“笔墨当随时代”,如何用画笔来描摹时代新面貌,很受启发。年轻的画家王华贝则表示,古韵今风,令人心醉,“既感受到吴江沉稳厚重、低调奢华的江南文明,又领略到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面貌,还走进了最时尚新颖的乡村文旅结合项目”,他将“不断用画笔探索描绘水韵江苏、大美吴江的崭新画卷”。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很值得画家作家去研究去评价

平望、震泽线路的画家阮礼荣、陈危冰、丁建中、董洪魁,以及作家王干、姜琍敏、王明皓、张粉英等一行人先是探寻古风,走过了吴江境内最高的安德桥,高达9.3米,它始建于唐大历年间。还去到了震泽古镇,古色古香,中午时分,河道两侧坐满了喝茶的居民和游客,好生热闹,也充满烟火气。

艺术家们在四河汇集见识繁忙水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直播孵化器的创新手段,更是在长漾里、谢家路、齐心村感受了新农村文旅融合的新画卷。

多位艺术家表示,曾多次来过苏州,每次来的感受都不一样,每次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这里既与时俱进,有新的现代化文创园,但又包容那些古旧的东西,比如平望酱园,比如那些小河和稻田都还在,让大家倍感亲切,“这些很值得我们画家和作家去研究,去评价。”

出品:王文坚 戴丹

监制:石荣

策划:庾康 冯秋红

统筹:顾浩 单峰

摄影:吴俊 张筠 阮礼荣

航拍:吴俊 张筠

撰稿:冯秋红 孔小平 华明玥  孙庆云 沈昭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